项俊波在第三届北京保险国际论坛致辞。他表示,未来一段时期,保险业要以优化结构、提升质量为目标,向深耕细作的内涵式发展要效益;要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形势和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做好对接服务,不断释放改革红利;要充分运用新理念、新思维,积极探索新产品、新模式,不断催生行业发展新动力;监管部门要更加注重优化行业创新,与行业共同营造和维护良好发展环境。
以下为发言实录:
很高兴参加第三届北京保险国际论坛。由北京保险研究院主办的北京保险国际论坛已经成为中国与国际保险业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之一。北京保险研究院国际顾问委员会对于中国保险业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把握国际市场机遇,正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智库作用。在这里,我首先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对各位嘉宾的到来,特别是远道而来的国际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
近年来,中国保险业取得了长足发展。2015年全国实现保费收入3700亿美元,同比增长20%,保险业实现利润435亿美元,总资产达到2.2万亿美元。短短几年时间,中国保险市场规模从全球第6跃居第3位。2015年中国保险业对全球保险市场增长的贡献度高达30%,位居全球第一。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有三个方面的体会。
第一,得益于大众保险需求的有效拉动。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研究表明,低收入国家的企业和居民更愿意把资金投向储蓄而不是保险,而当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金融体系的完善,公司价值的提升,人民群众对于健康、养老、医疗等的保险需求就会越来越高,这种内生需求是行业快速增长的强大动力。
第二,得益于经济快速增长的持续推动。2010年,我国就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保险业却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2015年,全国保险密度为272美元/人,保险深度为3.6%;世界保险密度为662美元,保险深度为6.2%,是我们的2倍甚至更多。近年来保险业的高速增长带有一定补涨和追赶性质,是在补历史欠账,也可以说是在补“短板”。只有行业发展起来了,才能更好地承担国家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
第三,得益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力撬动。近年来,保监会始终坚持“保险姓保”,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全面深化保险改革创新。先后推动普通型人身险、
万能险、商业车险等费率市场化改革,大力发展商业养老和
健康保险,开展巨灾保险试点,规范发展农业保险;不断完善市场准入退出机制,创新发展自保、相互、互联网等新型市场主体,构建主体多元、组织形式丰富、市场化程度高的保险市场格局;正式实施“偿二代”,加强和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牢牢守住风险底线。改革为保险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