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企近日纷纷“晒”年度财务数据,各公司盈利如何备受关注。记者统计发现,去年25家合资寿险公司仅有7家盈利,而亏损公司占比达七成,合计亏损17。2亿元。
在计的盈利公司包括中宏人寿、太平洋安泰人寿、信诚人寿、中意人寿、友邦保险、招商信诺人寿和中英人寿,其中中英人寿盈利最高,为2。18亿元,太平洋安泰人寿盈利最少,为3749。3万元,而中意人寿则为首次扭亏为盈,净利6838。8万元。在7家合资险企中,去年盈利缩水最为明显的是友邦保险,由上一年的7。88亿元降为1。84亿元。究其原因,友邦去年保费收入同比持平,在承保业务持续盈利的同时,手续费、佣金、业务管理费等加大支出和资产减值损失增加,导致公司净利出现大幅下滑。
与友邦等7家公司相比,绝大多数合资寿险公司还是亏本经营,有的公司经营已超过十年之久,如中德安联人寿与金盛人寿均于1999年开展业务,由于长期没有实现盈利,业务拓展所需资本金只能由股东增资,去年两公司分别亏损2。94亿元和7689。2万元。
据悉,依照国际惯例,寿险公司盈利周期往往为7-8年,而外资保险巨头在中国的投资远远超过这一期限。年度报告显示,经营年限在7-8年的合资寿险公司包括海康人寿、恒安标准人寿、长生人寿和瑞泰人寿。上述盈利公司中,仅有招商信诺人寿和中英人寿成为这一期限内实现盈利的两家公司。在2005年及以后成立的合资寿险公司仍处于成长期,无一例外在依赖股东增资拓展业务,部分公司随着业务发展亏损额不断加大,其中中法人寿由上一年盈利270。1万元滑落至去年亏损1642。8万元。
“保险公司盈利包括投资盈利和承保盈利两部分。”一位分析人士指出,去年各家公司投资均为正收益,且收益同比明显增加,整体亏损主要归咎于承保业务产生的亏损。一家合资寿险公司在年报中就表示,去年投资业务收益为1。45亿元,而承保业务亏损则高达3。56亿元,成为导致全年业绩下滑的主因,承保亏损一方面源于保单内含价值较低,另一方面也在于银保等主要渠道拓展的费用偏高,以及铺设新机构等的投入加大。
与合资险企相比,中资险企中奔出一匹黑马,成立于2010年的中融人寿在当年实现盈利2179。3万元。该公司盈利主要依赖于较强的投资能力,当年实现投资收益3956。9万元。此外,成立于2005年的合众人寿、嘉禾人寿连续实现盈利,其中去年分别盈利2。13亿元和1429。7万元;成立于2006年的正德人寿也首度实现正收益。不过,成立已经11年的天安人寿去年仍亏损1347万元。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