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张维功洗牌民营股东
回顾十八路诸侯发展历程,面对急功近利的民营资本,创始人们要么选择屈从,要么就是黯然离开。于保险市场摸爬滚打数年,保监局长出身的张维功在看到民营资本的短期逐利本性后,性格刚毅的他决定洗牌民营股东,寻觅国有资本。而此时,张维功在北京面临的是:原来的潜在股东们已经将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完成:车子已经备好——两辆还没上牌照的奥迪;房子已经租下——五星级饭店;张维功本人高达数千万元的股权也安排妥当。
然而张维功对股东的要求近乎苛刻:一是企业品质要好,要有实力、信誉;二要有投资金融保险领域的战略思想;三是领导者要有良好的沟通感觉;四是要放手让阳光按照市场规律经营。这四个响当当的条件,显然是阳光财险以前那些潜在的股东们所不具备的。
经历了一年多的筹备,在接触了389家企业后终于迎来一缕阳光——中石化(600028,股吧),随后阳光保险与中国南方航空(600029,股吧)、中国铝业(601600,股吧)、中国外运、中国有色等众多国字头企业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张维功几乎亲手割掉了所有的民营资本,正是这招弃民营、觅国有的战略使得阳光财险在这波扩容潮中脱颖而出。开业后的两年时间中,阳光财险开设省级分公司30家。张利用“国十条”机遇,成立阳光保险集团,跻身国内八大保险集团。
起底经营策略看各家坚守路径
2007年,十八路诸侯中的最后一路诸侯——华夏人寿开业,此轮险企扩容潮进入收官阶段。根据2007年保监会公布的数据,当时寿险市场共有52家竞争主体,前五大寿险公司(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平洋人寿、泰康人寿和新华人寿)占据了超过80%的市场份额,其他47家中小保险公司只能在20%市场上拼杀。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曾表示,2004年新增的十多家中资保险公司将成为国内第三次保险市场份额分配的开始。
但在中国保险市场寡头垄断加剧的态势下,十八路诸侯,在资金、网点、品牌、人员上都不具优势,只能另辟蹊跷,夹缝突围。
经过多年的苦战,现今保险公司的市场经营愈来愈趋于理性化。各家公司不顾一切地抢占市场、提升市场占有率、一味强调“规模”的时代已接近尾声。或许我们不该再以“规模”、“效益”简单地去定义这18家险企的经营模式,但回首十八路诸侯这几年的的成长路径,“规模”和“效益”的确代表了他们经营的两个大方向。
规模在先
有学者向记者透露,几年前学界和业界曾围绕到底先上“规模”还是先要“效益”进行过一场时日较长的辩论。业界多支持“规模论”,曾有险企专门出专著支持此观点。而十八路诸侯出世时,各保险公司的经营硬指标多为“规模”。部分诸侯自然而然的走上了规模路。银保渠道或许是最为直接的途径。
作为新兴公司,初始阶段的华夏人寿很大程度上依赖银保渠道获取现金流。2008年华夏人寿计划当年60%保费将来自银保渠道。华夏人寿总经理曹湛当年也表示,华夏人寿对资本市场总体持乐观态度,必须抓住机会,做大规模,在投资市场上获取收益。2009年初华夏人寿已与包括工、农、建在内的多家银行等建立了合作关系,全国共完成网点建设近5000个。其保费也实现跨越式发展。
2007年,华夏人寿保费收入1。56亿元,市场排名37;2008年华夏人寿保费收入19。6亿元,同比增加1160。12%,市场排名23;2009年华夏人寿保费收入2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华夏人寿的渠道已伸至县域市场,这是其他中小保险公司均未碰触的领域。目前这一市场,几乎少有中小保险公司涉及。曹湛表示,华夏人寿关注的是发达的县域保险市场,全国百强县将是其首先进入的地域。
提起十八路诸侯,合众人寿是不能不提的寿险企业。作为2004年成立的第三梯队保险公司,合众人寿一度杀入寿险市场前十。2009年合众人寿全年保费收入58亿元,市场排名第12。2005率先成立、2006快速扩张、2007增资扩股、2008产品突破、2009结构转型,梳理合众人寿5年的成长历程,发现“快”成为合众人寿给业界的第一印象。2004年6月29日合众人寿获准筹建,当年9月开始筹建,2005年1月26日得到保监会许可开业,1月28日完成工商注册登记。
其保费规模从2005年成立之初的6亿元增至2009年的58亿元,增长近10倍,公司总资产已超过150亿元,与当年的7亿元相比增长了20余倍,保费规模和总资产都在同批开业的公司中遥遥领先。
合众人寿董事长戴皓在其2010年全国工作会议上表示,合众人寿未来五年的奋斗纲领为上市。2010年计划保费收入过百亿,银保实现总保费50亿元,2015年力争总资产突破1000亿元。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