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既没有投保人、被保人的身份证,也没有投保人签字的委托书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员工竟然能够绕过层层的程序和审核条件,背着客户冒名办理贷款。
“平安保险,让全家人享受平安。”这句广告语家喻户晓,中国平安保险也几乎成了不少人在购买保险产品时候的首选。然而,故事就这么开始了。80岁的唐雪梅家中迎来了一位陌生的客人孙培红。
买保单却被告知冒名贷款
这位名叫孙培红的男子是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的业务员,为了推销保险曾“三顾茅庐”来到唐雪梅家中,在孙培红的一再推销下,唐雪梅于08年6月购买了一份名称为:平安富贵人生两全的保险。投保人是唐雪梅本人,而被保人则是唐雪梅的女儿魏琳,唐雪梅说:
唐雪梅:存上了,一年存一次,一年是3万1千8百几,每年3月份存。
按照正常的程序,唐雪梅每年往平安保险存钱,在年终还可以从平安公司获得一部分分红,原本相安无事。可就在今年3月的一天,唐雪梅突然接到了来自平安公司客服工作人员的一个回访电话,被告知自己在去年的时候贷了3万多块钱:
唐雪梅:他回访就这样问我,他说你去年4月份有两次贷款,一次两万,一次一万二,你认定一下。
这突如其来的电话让唐雪梅一头雾水。
唐雪梅:我没贷款!我不需要贷款,我也不知道你保险公司能贷款。
业务员亲口承认
挂掉客服人员的电话,唐雪梅立马给当时为她办保险的业务员孙培红打电话落实情况,没想到孙培红却承认他带了款。
唐雪梅:孙培红就一口一个阿姨对不起,对不起。他就承认他贷了,他说他爸住院急需要钱。
此后,唐女士一直拨打平安保险的客服电话95511却始终没有得到回应,那么保险员是如何逃避了层层审查呢?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