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容易索赔难”是眼下最令消费者头疼的问题。有关专家认为,其中的症结在于我国保险市场缺少保险经纪人这个重要的市场主体。日前,第一届中国保险经纪年会在北京召开,我国保险经纪人群体正浮出水面――
“没有代表投保人利益组织的发展,保险市场即使在一段时期之内得到了扩大,也不过是堆了一个雪人,一出太阳就会融掉。”中国保监会中介监管部主任王建日前在第一届中国保险经纪年会上这样说。也是在这一次年会上传出了保险经纪行业这样的声音:揭开保险身上的“无知灰幕”,迅速成长吧!
保险经纪人破解“天书”
王先生原以为投了大额疾病医疗保险再出事儿就“保险”了,可当真出了事儿,索赔却成了一场“马拉松”。提起保险,很多人都有与王先生相似的不愉快经历,“投保容易索赔难”也是最令消费者头疼的问题。
“我国包括保险经纪在内的保险中介严重滞后是一个重要原因,中国很长时间里只有一个承保市场,中介市场尤其是代表投保人利益的保险经纪还发展不起来。”王建说,“一个完善的保险市场,一个是承保方,另一个是投保方,中间联结起来的是中介市场。如果撇开其中的任何一方,都会出问题。”
“我国一向是保险公司力量强大,经纪人欠缺。以往的保险业中介中只存在代理人,代理人和保险人是一方,而投保人则为另一方,这不符合国际惯例。”被誉为“中国保险经纪第一人”的沈开涛告诉本报记者说,人们所熟悉的保险代理人一般都受聘于保险公司,作为保险公司的代表为客户服务。作为卖方代表,保险代理人自然会更多从卖方利益出发,而且受聘于某一家保险公司后,往往只会片面宣传本公司产品。“保险是先掏钱后消费,兑现在未来,服务也在未来,质量如何保障?生产是他,卖也是他,最后理赔定损定性,还是他。保单一经卖出谁来监督执行?”消费者难免有这样的疑问。
保险商品是一张无形的契约,而且专业性很强,包含复杂的数学计算,普通消费者往往难以认清其真面目,更无法获悉其中原理并为自己争取利益。保险公司单方面制作的“格式化”保单有很多专业性术语和模糊陈述,消费者无法精确理解其中的含义。投保人独自面对保险公司的时候,注定是弱势的一方。保险市场的信息不对称要求必须有代表客户利益的独立机构来进行服务。
因此,《保险法》第126条规定:“保险经纪人是基于投保人利益,为投保人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提供中介服务,并依法收取佣金的单位。”而且,保险经纪人不向客户收费,不增加客户的成本,却站在客户的立场上为客户服务;保险经纪人不受聘于保险公司,独立于保险公司之外,却法定要由保险公司按照国家规定,从客户的保费中提取佣金。保险经纪人在保险业务咨询与招揽、风险管理与安排、市场询价和报价、损失索赔与追偿等方面的专业优势,足以为投保者提供顾问,帮助其选择最合适的保险公司、最合理的价格、最优越的承保条件。如欧美等国,70%以上的商业保险市场在保险经纪公司之手。可以说,法律已把保险经纪业定位为保险客户利益的免费代言人。
“衡量一个市场是否成熟不仅要看保险公司的发展,也要看保险经纪市场的发展情况。”王建介绍说,1992年他到欧美发达国家考察,亲眼看到一个成熟规范的保险市场的运作情况,感受很深。此前他一直以为保险公司是大老板,出国一看才知道,保险经纪公司才是最大的老板,因为他们是保险公司最大的客户,保险公司很大一部分业务来自保险经纪人,不仅投保人离不开保险经纪人,甚至保险公司也离不开保险经纪人。
保险经纪人“夹缝中求生”
虽然一开始就被赋予重任,但自2000年6月首家保险经纪公司在中国正式被批准成立以来,保险经纪走起路来仍然“步履艰难”。
“只要动一根手指头,就可以把你们活活捏死。”在一次会议上,一家保险公司的老总曾经如此出言不逊,其实有些保险公司一开始就想将这个投保者的顾问行业“扼杀在摇篮中”。而能从“摇篮”中走出的保险经纪公司确实也没有几家。
“这种现象是利益纠葛的结果。”一位经纪公司的老总对本报记者说,由于目前我国一些保险公司操作中存在一些不规范,投保者很多时候得不到规范的具有法律保障的保险服务,自身利益缺乏保证。经纪人介入以后,它代表投保者利益与保险公司讨价还价,这就给保险公司带来了“麻烦”,如保险公司的业务要在经纪人的监督下完善自己,如要扩大承保范围、合理计算费率等,一些保险公司因此对经纪人们生出了敌意。
此外,由于大多数保险公司都有自己的展业部门,这些部门运营成本高,因体制原因一时又难以精简,保险公司只能寄希望于展业部门多拉保单来降低成本,哪怕将部分利益让给客户,结果就出现了和经纪公司争饭碗的局面。保险公司的代理人们普遍比较敌视保险经纪人,他们总觉得是保险经纪人横刀夺走了本该属于他们的那部分佣金。
而且,由于保险经纪刚刚开始发展,人们还没有真正认可。一位经纪人表示:“与一些投保者接触时,对方往往刚一开始就对我们提出严厉的批评,认为我们不规范,把我们混同为一般的保险公司业务员,再多的解释都没有用。”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