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据报纸报道,美国安然公司前任总裁肯尼斯·莱夫妇在2000年2月花400万美元之巨购买各种年金保险。
分析两条信息,可见在国内,目前存在着这样的意识,即拥有高额资产的家庭不愿意购买商业人寿保险,寄希望于自有资产来防范养老风险,这并非明智之举。因为一旦发生人身风险事故,不仅有可能丧失未来的收入,还要用自家已有资产来应付意外事件,其结果是丧失家庭资产和家庭经济发展计划。
再分析肯尼斯·莱夫妇的投保行为,联系安然公司破产案就可以看出,肯尼斯.·莱夫妇购买各种年金保险的目的,正是为了准备弥补他们因安然公司破产而缺损的家庭养老保障基金,以保障他们晚年养老生活费的巨额需求。他们选择用人寿保险的方式来补充自己的养老保障基金,看重的正是人寿保险的不易变现性。
在他们看来,现在我国很多人认为人寿保险的一大“缺点”———增值慢、变现(金)难,倒成了其他投资工具不能替代的一项长处。
面米、蔬菜和鱼肉VS保险、储蓄和股票
最常见的是,人们总是把人寿保险、储蓄和股票的收益率放在一起比较,那么显然,人寿保险明显呈现三大弱势:增值慢,变现难,不合算。
从家庭经济规划的角度讲,人寿保险属理财部分的内容。购买人寿保险并不是一项投资活动———它不追求利润,要讲投资也只是部分险种具有投资功能,所以寿险与投资并不具有单纯的收益可比性。
人们习惯拿存款、股票和人寿保险进行比较,是因为银行、证卷和保险同属金融行业,而且存款、认购债卷、购买股票和购买保险等金融经济活动的表现形式也都是金钱出,金钱进,看上去像是一回事的缘故,人们常拿三者进行比较也就不足为奇。
说银行、证卷和保险三者之间不具备单纯的收益可比性,是因为它们的活动目的不同,体现的经济关系不同。简单的讲,人们到银行存款的主要目的是安全便捷的放置现款,讲究的是获得利息,体现着债权关系;购买股票的主要目的是投资,是为了追求盈利,体现着所有权关系;而购买寿险的主要目的是防范人身风险,寻求发生人身风险事故时取得应对突发事件的经济保障,它体现着合同约定的权益关系。
三项金融活动的目的不同,评价金融活动效益的标准也就不会相同,因而仅就三项金融活动的收益相比是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居民存款居高不下,前一段时间银行不断降息,有人估计人寿保险和股票市场行情会涨,结果基本是存款照存,股票照跌,寿险照旧。
由此可见,家庭金融活动并不是仅以收益为动力。存款、股票和人寿保险三者的关系就像人们常吃的面米、蔬菜和鱼肉。它们都是人的食物,上市场能说买哪一种合算,决定买什么的理由最终要看家里的需要和经济条件。
同理,是否购买人寿保险,购买何种人寿保险,买多少保额的人寿保险,都是首先依据是否存在着人身风险,存在何种人身风险和家庭经济条件为标准,而不是单纯看人寿保险的收益。
养老是一门学问
防范人身风险,保障生命的经济价值是购买人寿保险的主要目的。
人身风险的存在和家庭的经济条件是判断是否应该购买人身保险的首要标准。
人人都会老,养老是大多数人的心头之患。中国的新型社会保障机制刚刚建立,人们对养老风险缺乏应有的了解。无论中外,建立一个完善的家庭养老保障基金需包括三部分内容:基础部分是拥有标准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补充部分是拥有企业的补充养老保险和足够的商业人寿保险;增加部分是人到老年时仍然拥有一笔自有资产用于养老。
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和商业人寿保险从名称上看都是保险,可是它们的性质却完全向不同,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实质是社会福利,商业人寿保险是防范人身风险的个人商业行为。
其中,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经营性金融机构真正发挥作用的地方。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由用人单位在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的规定,自愿实施的一种雇主责任计划。通常适用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企业出资或者企业和职工共同出资为员工购买商业人寿保险,尤其是团体人寿保险。这种方式简便易行,安全可靠,适合中小型企业。二是企业自建职工养老保险基金,这种方式适合特大型企业型企业。
各保险公司都推出了许多具有养老保障功能的险种,每个险种的保险费率、保险责任和保障权益可能都不尽相同,人们只能够有在明确养老保障目的的前提下,结合家庭人口结构和经济结构的特点,在选择适当的具有养老功能的险种时,参照各险种的保险责任和保障权益进行人寿保险的收益比较才能得出较科学的结论。购买人寿保险不讲保障目的,一味追求收益,可能会造成人寿保险的保障效果偏离家庭真正需要的保障目的。其危害的后果与程度将很难预料。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