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资保险公司股东更迭大戏继续上演。
已经营6年的瑞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下称瑞泰人寿)成为最新案例。4年前因并购导致外资股东改头换面后,3月9日,坚守了6年之久的中资股东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北京国资)亦将所持50%的股权转让给了国电资本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国电资本)。
北京国资溢价7000万转手
据了解,今年2月,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下称国电集团)旗下的国电资本与瑞泰人寿及英国耆卫金融集团(OldMutual)曾签署协议,国电集团将通过国电资本认购原北京国资持有的合资保险公司瑞泰人寿50%的股权。
3月9日,这一股东变迁计划获得监管部门审批通过。在完成转让后,瑞泰人寿股东为瑞典斯堪的亚公共保险有限公司(下称斯堪的亚公共保险)和国电资本,各持50%股权。
3月12日,瑞泰人寿新任董事长邵国勇的任命书正式下达。据了解,来自新股东国电集团的邵国勇,目前还担任国电财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国电保险经纪有限公司董事长。
记者注意到,北京国资所持的瑞泰人寿50%股权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价为3。3亿元,挂牌期自2009年12月12日至2010年12月31日。
“瑞泰人寿注册资本金从原先的2。4亿元增资到2009年的5。2亿元,北京国资与斯堪的亚公共保险各出资2。6亿元。”一熟悉瑞泰人寿的业内人士介绍,“此次国电资本接盘价格并未公开,但按照挂牌价格3。3亿来计算,北京国资获利接近7000万。”
事实上,成立于2004年的瑞泰人寿早在2006年就经历过一次股东的变迁。2006年2月耆卫集团和斯堪的亚公共保险合并成为欧洲第八大人寿保险公司,耆卫集团成为瑞泰人寿新的外资股东。
业绩过山车或致分手
北京国资未透露退出瑞泰人寿的原因,但业内人士认为,瑞泰人寿中外资股东的关系似乎并不融洽。中资股东认为合资公司业务发展缓慢,并没有如期给股东带来经营利润;外资股东则对北京国资在资源提供方面不满。
当事股东并未对分歧予以回应,但从瑞泰人寿5年更换四代掌门人的行为来看,双方存有的分歧不容忽视。
瑞泰人寿主要经营与资本市场关系密切的投连险产品,“经营与资本市场密切相关的投连险,在近三年来股市大起大落的情况下,其业绩难免也大起大落。”一合资保险公司的人士对记者表示。
公开数据表明,2004年开业首年,瑞泰人寿保费收入不足1200万元。2006年资本市场回暖,其年保费收入超过了5亿元,2007年的大牛市令投连险销售异常火爆,瑞泰人寿当年保费收入暴增至18。6亿元,但随着股市大跌,瑞泰人寿的保费收入也急速锐减,2008年保费收入仅3。6亿元,2009年保费收入略有回升只达到7亿元。
从经营利润上看,经营了6年的瑞泰人寿仍处于亏损期。瑞泰人寿2008年度审计报告显示,其营业利润为-6451。6万元,净利润-6424。46万元;截至2009年11月30日,其未经审计的财务报表显示,营业利润-5036。53万,净利润-4995。86万;总资产29。62亿元,总负债27。3亿元。
“按照中国保险业状况,寿险公司盈利周期为6-7年,但瑞泰人寿经营6年尚未盈利,这也许是北京国资抽身的原因之一。”上述业内人士分析。
合资保险公司普“病”
对于央企国电资本的入主,业内普遍认为“利于其资源整合,相信有好的合作前景”。
大型国企介入保险业,最直接的目的就是通过其控股的保险公司,由自有保险公司来做本系统的寿险、养老险等诸多保险业务。
国电集团是在原国家电力公司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国有企业,拥有4家A股上市公司和1家香港H股上市公司。截至去年底,国电集团公司资产总额达4188。6亿元。
这亦是合资保险公司成立的初衷,借助股东双方的资源站在一个好的起点。然而这种强强联合的梦想,似乎在这一年时间里走到了“瓶颈”,多家合资公司频繁更换股东,以求获得新生。
2009年9月8日,保监会一纸批文宣告了合资寿险公司恒康天安“跨国婚姻”的结束,其外资股东加拿大宏利金融集团将所持50%的股权转让给4家中资机构抽身退出,恒康天安变身为中资保险公司。
这仿佛开启了外资股东更迭的序幕,其后广电日生人寿、中保康联人寿、光大永明人寿、恒安标准人寿等合资公司的股权变更频频发生。
2010年,合资公司股权变更还在持续上演,太平洋安泰人寿、首创安泰人寿、中美大都会人寿这些公司都或将在年内完成股权变动。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