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保知识手册 | 终身寿险 | 定期寿险 | 两全保险 | 年金保险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人寿保险 > 投保指南 > 正文
外资寿险有意拓展银保市场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作为寿险三大支柱之一的银行保险渠道,几乎占据上海寿险保费收入的半壁江山。当中资寿险利用银保渠道收入大量保费时,外资寿险在银保市场的表现只能用平淡来形容。

    今年上半年,上海17家外资寿险公司中,只有恒康天安、中意人寿信诚人寿联泰大都会等少数几家公司银行保险保费收入超过1亿元。

  近日,金盛人寿总裁马哲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银行保险规则的改变有望成为公司发展银保的契机。由于先前公司对银保采取控制性发展策略,目前通过银行渠道实现的保费收入,仅占公司总保费收入的三成。

  据中国保监会公布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外资寿险公司保费收入合计173.2亿元,市场份额占有率约4.7%,同比下降近0.3个百分点。这一情况在上海寿险市场更为明显。全市外资寿险前5个月保费收入34.79亿元,占总保费收入的15%,同比下降超过2个百分点。

  外资寿险市场份额下降,借银行渠道重新夺回失去的地盘成为战略调整的重要一步。年初,国内首家合资寿险公司中宏人寿,在进入中国保险市场的第13个年头,终于开启银行保险渠道。

  马哲明表示,由于银行网点产品销售策略想法不一致,金盛在中国采取较为保守的银保发展策略。目前银行保险业务约占金盛人寿总保费收入的三成,而在安盛亚洲其他寿险机构中,银行保险业务却是相当有竞争力的,占保费收入的比例也要高出许多。

  专家认为,或许是受到国内资本市场回暖的刺激,外资寿险公司希望通过银行渠道快速扩容保费规模,以便从资本市场获得更高的投资收益。但实际操作起来难度不小,关键在于铺点投入和产品策略,能否满足银行和客户的需求。

  银保规则变化提供机遇

  银行前期采取以保费规模为目标的销售策略,热销的产品未必就是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去年上半年,银行销售的万能险保费总量和增量都非常好,但相对于利率和股市的上升,该产品的平均收益率并不高,不能满足客户长期投资回报的需求。

  据了解,万能险投资账户状态的透明度不高,股市下跌时结算利率上升,股市上涨时结算利率却下跌。万能险收益表现难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导致客户不满意增加。

  不久前,上海保监局和上海银监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的通知》。《通知》要求,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优化银保渠道业务结构,在业务考核和绩效评估中应将期缴型、保障型保险产品列入重点范畴,给予倾斜政策;同时,制定标准合规的产品销售话术,在销售过程中主动告知投资型保险产品的投资风险,不得片面强调保险产品的投资收益。

  马哲明认为,随着银监会和保监会对银保政策的调整,银保市场的规则正在改变。银行更注重客户购买保险的需求,更关注与客户维持良好的关系。这些改变有望成为外资寿险公司发展银行保险的良好契机。

  银行渠道竞争激烈

  据知情人士透露,金盛人寿已经计划与国内四大商业银行进一步接触,加强其银行保险业务的竞争力。

  业内专家认为,经过长时间的磨合,中资寿险公司已经与银行之间形成了业务上的默契,包括手续费和产品策略方面。相比之下,外资寿险公司想要从中占据一席之地,除非与银行有股权上的深度合作,投入更多的网点铺设成本,或者产品具有绝对的收益优势,否则很难如愿。

  近年来,银行网点的竞争日益激烈,不仅代理模式上有“一代一”变为“一代多”,而且银行系保险公司的出现,更为银行渠道竞争带来许多不确定性。

  据悉,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混业经营的默许,加快了银行系保险公司的诞生速度。已经有多家商业银行确定或者传出投资保险公司的消息,包括交通银行(601328,股吧)入主中保康联、建设银行(601939,股吧)投资幸福人寿等。此外,工商银行(601398,股吧)和中国银行(601988,股吧)已经作为参股方或者发起方拿到了保险牌照。

  某寿险公司银行保险部门负责人表示,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银行成立自己的寿险公司后,渠道竞争格局可能会发生一定变化。

  看来,外资寿险重整旗鼓,拓展银保市场的路途还很漫长。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

人寿保险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