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牌是指上海保监局、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携手沪上媒体举办“保险大讲堂”活动,邀请保险专家从生命周期、意外风险、安享晚年和资产保全4个方面阐述保险的意义与功用;“规范”牌是指上海保监局和上海质量技术监督局共同发布《人身保险业窗口服务质量规范》,实施保险业第一个地方标准;“需求”牌是指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人身险业务需求分析系统”,客户通过输入基本资料、纯保险保障需求状况、子女教育规划、财务规划等信息之后,即可获致相匹配的保险产品和承保方案。
“要使治理寿险销售误导工作取得好的成效,就先要了解误导产生的原因在何处。”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秘书长潘涨潮在接受采访时说,“产生寿险销售误导的原因有两个:消费者对保险的功能认识不清和保险营销员销售行为尚不规范。我们治理销售误导也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双管齐下就能逐步实现改观。”
在国外,消费者不会把保险与储蓄、基金和股票进行比较,只会衡量自身需求和产品保障的匹配度。而在国内,大多数消费者购买保险看中的是保险产品的理财功能,并不都是其保障的本质。基于此,上海保险业在治理销售误导的工作部署中,首先就是考虑向社会大众作宣传、普及保险知识。
据潘涨潮介绍,除了“保险大讲堂”外,上海保险业还将与市消保委开展合作,鼓励保险公司走进社区,向消费者介绍保险知识。上海保险企业还应在治理销售舞蹈方面加大力度。作为全程掌控产品推介、核保出单、送单收费全过程的保险公司,理应成为治理寿险销售误导的中坚力量。潘涨潮认为,在分红险继续“红透半边天”的上海保险市场,保险公司应该提升“需求分析系统”的使用频次、增强对客户风险承受能力的复核以及加大投资险种的回访力度。
对于引发销售误导最多的保险营销员,上海更希望通过树立行业优秀典型的方式,来提升保险公司和保险营销员在社会中的形象和地位,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已经连续8次开展“优秀保险营销员评选活动”、本报也连续6年开展“优秀保险服务公司评选活动”。期间,涌现出一批口碑良好、业务扎实的保险公司和保险营销员,并在整个保险行业发挥带头作用。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