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保费数据可以看到,寿险业务的下降,是一线地区保费收入和排名下滑的主要原因。拿上海来说,2011年寿险保费收入为453.87亿元,而其2010年寿险保费收入达630.61亿元,虽然2011年寿险采取了新的统计口径,不能进行简单比较,但是保费收入的明显下降还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不是2011年上海地区财产险业务表现不俗,其总保费排名还将下滑明显。
不难发现,寿险保费下降与去年银保渠道保费收入大幅减少关系密切。毕马威近日发布的报告就指出,2011年受银保新政的影响,通过银保渠道销售的保险明显减少,一些大型银行的银保保费收入下降了20%至30%。同时,这也与一线地区寿险产品中投资型产品占比较高不无关系。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指出,作为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来说,寿险产品中绝大部分是投资型险种,主要依靠收益率来吸引客户。由于去年欧债危机以及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投资型产品的收益率出现了较大下滑。在这些金融业相对比较发达的地区,银行的一些短期理财产品十分丰富,消费者的选择面更大,寿险产品收益率与这些短期理财产品相比较而言缺乏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保险客户的流失。与此同时,在这些金融较为发达的地区,民间借贷也十分活跃,对于一些偏好高收益率的短期资金来说,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也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投资型保险产品的客户流失,进而导致寿险保费的下滑。
一线地区寿险保费收入的下滑,从某种程度上对于调整寿险业务结构、实现发展转型则是一个较好的契机。当前监管层一直在强调保险业发展的转型,而我国寿险业发展究竟应如何转型呢?
“无非还是要回归保险的本源,从一味强调保费收入、主推投资型产品向强调保障额度、回归保障型产品转型。”郝演苏对记者表示。确实,与其他金融产品相比,寿险产品更重视风险保障和长期理财,这也是其竞争力所在。银行渠道销售的寿险产品,寿险特征不明显,与银行理财产品、储蓄、基金相比竞争力不强,加上销售成本大。因此,尽管保费规模大、增速快,但并未给寿险公司创造相应的价值。所以在当前,寿险公司迫切需要从不惜投入高成本招揽低价值的业务,转变为主要承保既能为客户提供风险保障和理财服务,又能为公司创造较高价值的业务,实现公司与客户的双赢,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业内人士也指出,在寿险业发展放缓、保费提升难度加大的情况下,正是让保险回归保障的最佳时机。一方面,要大力向公众普及保险知识,提高百姓的保险保障意识,让消费者明白保险最重要的功能还是防范风险,应在满足基本保障功能的情况下再进行投资型产品的消费;另一方面,我们的寿险公司也要着手走差异化发展的道路,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保险产品。“尤其是在北上广这些一线城市,各种金融产品已呈现出多样化特点,但我们的保险产品却依旧同质化现象较严重,很难有竞争优势。”郝演苏表示。
当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养老保险、护理保险等保障保险的市场已经显现,对于寿险业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寿险业更应以此为契机,回归保障,成功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