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要发展速度和规模,维持光鲜业绩;还是甘于“苦日子”,勇于“壮士断腕”?保险监管部门和全行业面临抉择
——银保误导死灰复燃。保监会下令禁止保险公司代理人驻点银行后,“存单变保单”一度销声匿迹。如今代理人的身影又活跃在银行网点,他们或打政策擦边球,把客户哄到银行门外推销,或无视行业规定公然在银行内兜售。
——增员队伍不择手段。保险公司想扩大销售队伍,代理人想发展“下线”增加传销式薪金收入,公私沆瀣一气,随意公开、互换客户信息,编造借口把老客户骗到“创业会”上,诱劝他们做兼职代理。
——“交叉营销”谎话连篇。有的保险公司把学生平安险等团险客户资料转给银行,再电话客户谎称“公司改变经营性质,维持保单效力必须办理银行的‘三卡一折’”。还有些保险公司从银行搞到客户名单后,筛选出老年人下手,深入街道社区,组织各种“理财会”、“答谢会”,以夸大收益等手段骗老年人签单。
面对上述跨公司、跨行业的不断升级的保险欺诈,监管整治丝毫不能松懈。今年以来,随着宏观经济走软以及银保渠道收缩、车险服务成本增加等管控因素,保费增幅低位盘整,行业发展明显减速。业内始出现“杂音”,认为如果维持高压态势,公司日子难过,行业成绩难看;稳增长才是硬道理,下半年监管要适当“透透气”,等等。日前监管部门针对寿险营销体制改革向业内征求意见,“300万营销员不是小数目,安排不好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等对立舆论再一次升温……
是要发展速度和规模,维持光鲜业绩;还是甘于“苦日子”,勇于“壮士断腕”,保险监管部门和全行业面临抉择。
答案很清楚,必须将治理整顿进行到底。
不治理整顿,行业发展将失去根基。违规营销赚取的保费、拖赔惜赔榨出的利润,不是财富是包袱——赚得越多,隐患越大。一方面,一旦发生集中退保、集中诉讼等问题,行业将面临致命打击;另一方面,以诚信为卖点的行当欺诈横行,发展前景堪忧。相反,治理整顿能促使行业积极谋求改革创新、服务民生等“正能量”,苦练内控、服务等“真功夫”;能改变寿险业务中投资型保险主导增长的局面,开发百姓真正渴求的保障型产品,能改变财险业务靠车吃饭的窘境,做大企财险、家财险和责任险等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险种……应该说,对于“稳增长”“严整顿”不是磕绊是保障,不是阻力是动力。
不治理整顿,将引发更大范围的经济、社会危机。保险业与银行、证券业联系日益紧密,交叉营销乃至“综合金融集团”发展迅速,一旦客户的联系方式、资产信息等资料被跨行业随意倒卖,金融秩序、社会治安都将受到影响。保险营销误导针对“银发群体”以及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弱势群体”,坑骗他们的养老钱、救命钱,对社会稳定危害巨大。
将治理整顿进行到底,保险业已具备一定的“抗压能力”——整体基础较好,只要不贪恋高业绩、高福利,目前的市场需求足够他们过上小康日子;更无需担心“人员稳定”,代理人的高比例流失与频繁流动早已是常态,不可低估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一年多来的实践证明,让治理整顿见效,核心因素是管好“人”。尽管多家违规公司被监管部门罚款,但对不差钱的保险公司来说,罚钱犹如隔靴搔痒。只有增加对当事人和管理者的惩处,比如根据违规程度开除、降职、撤职等,才能把整顿措施落到实处,才能扭转保险监管“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被动局面。(来源:人民网)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