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表就是死亡表,是针对一个特定人群从出生或一定年龄开始,直至全部死亡为止的记录。国家统计局定期做人口普查建立国民生命表,中国保监会负责制订全国购买人寿保险单客户的生命表,每家保险公司也会跟踪保单赔付情况制作自己客户的生命表。
假设将广州市1900年1月1日出生的市民作为一个考察人群,出生时当然人人都在,总数为10万人,之后这群人在1岁时去世10人,在2岁时去世20人,在3岁时去世10人……直到105岁时最后一位生者也安然逝去。根据这么多年的统计,广州市1900年1月1日出生市民的生命表就可以列出了。
我国现行的寿险生命表于1995年12月制作完成,有终身寿险、养老金等共6张表,结束了中国保险业长期借用日本生命表的历史。不过,1995年的生命表取用的是1990-1993年的数据,以现在的眼光看,年代久远且统计数据不够准确和完善。这份旧生命表将在2005年末结束履行了十年的使命。
去年年初,保监会一声令下,新寿险生命表的编定工作开始。中国人寿、太平洋人寿、平安人寿、新华人寿、泰康人寿和友邦等6家保险公司,将1996-2003年的客户数据整理后呈递给保监会,其中包括各公司实际签发的保单、实际死亡信息等,一共集聚了1亿多条数据,覆盖同期行业数据总量的98%。其中,中国人寿一家的数据就超过5000万条。
“在西方,寿险生命表的采用是保险公司核心价值所在。”供职于信诚人寿保险公司的北美精算师杜传洵介绍,由于多数发达国家的保险公司都采用自己制作的生命表为产品定价,因此各自生命表能否掌握准确的信息就显得至关重要,属于一家保险公司的核心商业机密。
长期以来,全中国所有保险公司都在使用同一份生命表来计算产品的价格,也就体现不出各家公司对生命数据把握水平的差距。理财专家毛丹平解释说,给保险产品定价的决定因素有三,分别为概率、利率和费率,概率指的就是生命表。在目前的中国,生命表和利率都是法定的,保险公司千篇一律,如果要体现产品价格的差异,只能在费率上做文章。
费率就是保险公司的运营管理开支,比如支付代理人的薪水、保单制作与维护等。中国人寿广东分公司精算部总经理朱德瑞表示,通常新公司的运营管理费用会高一点,老公司的费率会低一点,但表现在产品价格上的差异很小,无法充分体现保险公司的定价能力。如果放开了生命表的制订权,保险公司产品定价水平将逐渐拉开距离。
多位保险业人士认为,未来国内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集中体现在两个地方,一是生命表的准确性,二是保险资金投资实力。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