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湖面大,养殖户损失还不是很重。但对精养户们来说,干旱简直是“灭顶之灾”。安徽霍山县7家养鳗场死亡幼鳗60万尾、成鳗15吨,损失达810万元。“农民种田都有保险,遇旱涝灾害都可以得到补助。养殖户为什么就不可以效仿呢?”霍山县养鳗大户老刘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苦不堪言
安徽地处华东腹地,跨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水系,水面资源丰富,适宜淡水养殖。多年来,受地理环境及气候条件影响,自然灾害频发,加之渔业生产缺乏有效风险防范机制予以保障,渔业生产因自然灾害遭受损失巨大,严重制约了现代渔业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建立健全渔业生产风险保障机制。
“鱼长三伏猪长秋”。7月下旬以来,安徽天气持续高温干旱,范围广,强度大,同期降水减少70%以上,其中江淮、皖南地区旱情严重,致使湖泊、水库蓄水锐减,池塘水位偏低,加之持续高温35℃以上,全省渔业生产损失较重。在一些精养池塘中,长期干旱使得池塘蓄水少,养殖密度增大,鱼塘缺氧浮头现象普遍,泛塘死鱼增加,尤其是池塘养蟹和特种水产设施养殖损失严重。截至8月20日,安徽全省渔业受灾面积152万亩,损失水产品5.8万吨,其中鱼种0.43万吨。旱灾已造成渔业直接经济损失约7.4亿元。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