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银行系保险公司内部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今年‘开门红’成果斐然,3至4月份产品调整节奏将加快。”
保监会数据显示,2014年1月,中国人寿、平安寿险、太保寿险和新华保险(19.87, -0.05, -0.25%)分别实现原保费收入809亿元、372.36亿元、146.20亿元和273.7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2.86%、44.77%、31.71%和130.48%。
值得注意的是,银保市场大幅回暖,四家上市险企在银保渠道的表现超出市场预期。据一家银行系险企内部人士分析,“银保市场大幅回暖原因主要与2013年的基数低、今年各家公司提早储备产品,并延续了去年下半年短期高收益产品的策略有关。”
而一家中型险企相关负责人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险企在今年初保费收入大增与《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销售行为的通知》这一政策给予的压力不无关系。”
2月份,“开门红”的冲劲明显下行。据上述负责人分析,“由于多数大型公司已达成银保开门红业绩目标,故在2月明显放缓趸交推动节奏。”《第一财经日报》获取的数据也显示,2月份,上月表现抢眼的国寿、太平等银保渠道新单保费收入环比大幅下降。银行系险企方面,农银人寿2月进入了暂时休整期;而工银安盛则仍在“蓄力”二季度。
在险企“开门红”的背后,产品结构的调整值得关注。长江证券研报称,“预计保险公司将加快产品调整,新产品尤其是健康险和年金类费改新产品有望在3月中下旬开始推出,价值类产品的销售有望给公司带来新增长和新估值。”
亦有业内人士指出,“开门红”背后隐忧犹存,冲规模和高现金价值产品“受宠”也是原因。一位中小险企高管也表示,“对于并不创造价值的银保渠道某些产品片面冲规模不能理解。”事实上,无论是监管层还是保险机构均在试图进行调整。
保监会近日下发了《关于规范高现金价值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意在引导行业转型。2月初,国寿、太平在产品达到限额后已将业务重点转向期缴。另据生命人寿内部人士透露,“银保渠道目前已在聚焦期缴业务了。”(文章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