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放开前端险资投资种种限制后,保监会开始为后端管控关闸限流。昨日,保监会对外披露,为加强保险机构的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改进保险资金使用效率,保监会下发《保险资产风险五级分类指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引》),旨在为保险投资资产把脉风险。
《指引》规定,保监会将评估保险机构资产质量,采用以风险为基础的分类方法,将资产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资产。其中,正常类资产指的是,保险投资资金未出现减值迹象,资金能够正常回收;关注类资产是未出现显著减值迹象,但存在一些可能造成资产及收益损失的不利因素。
而被划定为不良资产的次级类是指资产已出现显著减值迹象,即使采取各种可能措施,资产仍可能形成一定损失,但损失较小;可疑类比次级类资产减值显著得多,即使采取措施,也肯定要形成较大损失;损失类是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资产仍然全部损失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此外,《指引》针对固定收益类资产、权益类资产和不动产类资产的投资标的不同,分别予以五类风险监管的定义。
据了解,保险投资新政落地近两年时间,保险资金投资范围扩容至信托、债权计划等非公开市场品种之后,这类投资品种的投资规模发展迅猛。截至2013年末,仅保险债权投资计划的注册(备案)规模就已经超过5800亿元,其中2013年新增规模相当于过去七年的总和。资金收益提升的同时,信息披露却相对缺失,内幕交易滋生等潜在风险也开始增加。
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资产风险五级分类,揭示保险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可以发现保险资金使用、管理、监控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对资产的风险管理,并为判断保险机构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是否充足提供参考依据。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