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保知识手册 | 终身寿险 | 定期寿险 | 两全保险 | 年金保险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人寿保险 > 投保指南 > 正文
保险文化建设贵在知行合一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正是意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今年以来,保险监管层在“抓服务、严监管、防风险、促发展”的监管思路引导下,大力推进保险行业文化建设,努力转变发展方式,切实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改善行业形象。

  第三届中国保险文化建设推进会在大连隆重召开。作为主办单位之一,大连保监局创新保险文化传播载体,以保险微电影、保险公益广告、全国保险文化征文等新载体传播保险文化,引起了强烈反响和广泛关注。为此,本期《保险周刊》特别将视角对准保险文化建设,从多角度与读者探讨保险文化建设。

  先进的行业文化是保险业的“灵魂”。大力推动全行业的文化自觉,是为了最终实现保险行业文化的自我创建,从而提升保险全行业的“软实力”。

  日前,在大连举行的“中国保险文化建设推进会”上,来自监管部门、行业协会、保险学会以及保险公司的嘉宾,针对“尽快推进保险文化建设”、“完善保险核心价值理念”等内容进行了讨论,从多个视角阐释了保险文化的现在与未来。

  保险文化建设

  将“软实力”变成“硬实力”

  “保险行业作为新兴的蓬勃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加强文化建设尤为迫切。”中国保险学会会长孙沛城在会上指出,保险文化能够体现保险业的社会责任,加强文化建设有助于从理念上解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保险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从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思考和做好保险工作。

  当前,保险监管文化的核心诉求集中在监管为民、依法监管、创新进取、科学审慎、公正严明、务实高效等方面;保险行业文化的核心诉求集中在诚信、服务、责任、专业、合规、稳健、创新等方面,这基本上反映了保险业的现实情况和发展要求。

  孙沛城强调,保险文化建设是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进一步加强保险文化建设能够凸显保险有别于其他金融行业的特殊价值,可以直接将行业“软实力”转换成为“硬实力”,有利于促进解决保险业存在的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理赔难、销售误导等突出问题,从而更好地保护广大保险消费者的利益,树立良好的行业风貌,改善和提升行业形象。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治超认为,保险业是维护企业家精神和家庭财务持续的事业,保险文化不仅仅是口头的,更需要知行合一,努力去信、解、行、证。

  与会代表表示,要重塑保险业的社会形象,当务之急就是要大力推动全行业的文化自觉,在自我觉醒的前提下,使全体从业人员从文化角度对保险监管和保险经营中的问题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整改,最终实现保险行业文化的自我创建,从而提升保险全行业的“软实力”,以文化“软实力”落实促进发展的“硬道理”。

  保险文化创新

  助力保险业转型

  当前,中国保险业在金融领域尚处于落后态势,与国际保险业相比差距还非常巨大。中国保险业在发展上,仍面临着理念不认同等困境,这些困难是必然和暂时的,而转变增长方式是中国保险业目前的根本出路。

  “保险文化是实现保险业后发优势的重要环节。”复旦大学保险研究所所长徐文虎在会上表示,不同时期的保险文化富于不同的内涵和价值。如今保险业进入转型时期,创新文化是实现保险业转型的巨大内涵和价值。保险文化是保险企业的灵魂和支柱,是实现保险业后发优势的重要环节。因此,只有先行建设保险创新文化,才能实现保险业的转型。

  “实现保险业成功转型,要立足于国际化视野”。达信(北京)保险经纪公司总经理龙鼎信介绍说:“文化在国际保险中介市场中十分重要。我们公司全球企业文化包括时刻关注、实事求是、灵活高效、包容协作、诚实守信、全情投入等,并在全球推行以最高的道德与职业标准进行公司经营。全球任何员工都可通过网络或电话,实名或匿名拨打道德与合规热线。”

  当前,中国保险中介市场与发达国家市场相比,在市场占有率、专业化水平、教育培训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中国保险中介发展需要借鉴国外成熟保险中介的经营模式,逐步国际化。保险公司与保险中介在分工方面各有侧重,保险公司侧重于做好基础的保险风险承接及核保、核赔工作,而保险中介在产品和服务开发创新方面承担较多的工作。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

人寿保险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