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网销保险5%-7%年化收益率的光环之下,其保障力度通常都非常弱。比如,昆仑健康保险“存乐理财保障计划”,保单生效首年因疾病发生保险责任,给付账户价值的105%,第二年底起至保险期满发生保险责任,给付账户价值的101%,因意外伤害以及关爱护理引发保险责任的,同样如此。国华人寿新版“理财宝”的保障范围则为:疾病引发的身故或全残,以及意外伤害引发的身故或全残,客户可以获得账户价值的105%。
人寿保险公司业务经理陈琼向记者表示,互联网保险理财产品其实就是万能险、投连险和分红险,只是通过互联网渠道在销售。由于要给到投资者5%-7%这样高的收益,保险公司很难再给出较高的保障,否则保险公司会出现亏损。
“只提收益不提风险”存隐忧
尽管网销险产品宣传都打着“理财、保障”等旗号,但部分理财险产品的资金投向并不明示,与整个页面随处可见的高收益率宣传形成鲜明对比。如珠江人寿一款万能型理财险在大篇幅高收益的表格下方,仅用两行小字说明“账户投资方向为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规定的固定收益投资品种和权益类投资品种”。不少投资者表示,看到这行说明后仍是一头雾水,“还是不知道投到了哪里,有多大的风险都没法计算。”
有业内人士指出,相比线下,网销理财险的资金门槛比较低,但实际上存在缺少保障,风险提示不足,过多强调收益,销售不规范,维权难等问题。更有媒体报道称,去年以来,网销保险取得不错的市场反应,很大一方面的原因就在于其“只提收益不提风险”。
对此,保监会网站于近日公布了《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经营互联网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经营期间偿付能力保持在150%以上的寿险公司才可以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而且须明示保险产品属性,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字样并充分履行风险提示义务。
不过,在记者浏览一些网站的保险销售平台时发现,“稳定收益”“零风险,保本高收益”之类的宣传字眼依然存在,风险提示方面,字体小,很难发现。
理财专家表示,保险产品的理财功能也是不可或缺的,但花样频出的背后,仍有不明示产品投资方向等缺陷。部分产品潜在高风险也被收益率的宣传盖过,特别是投连险等高风险高收益产品,对稳健和保守投资者来说是难以接受损失的,建议投资者谨慎购买互联网保险理财产品。
陈琼也向广大投资者建议:在网上购买保险时,为确保安全性尽量去保险公司的官方网站购买;购买时学会“咬文嚼字”,一定要注意仔细查看相关免责条款和保障责任,并向保险公司索要纸质保单,避免一旦出现意外,却由于不符合保障条件而不能获赔的情况发生。尤其值得小心的是,切勿盲目追高,不可轻信高收益的诱惑而上当受骗。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