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特别是寿险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保费收入与对应的支出有十年以上甚至几十年的的时间差,我们看到的保险公司当年的财务报表利润是当年的实际支出加上按照一定的精算规则估算出来的,而企业最终的真正盈利要在经过若干年实际支出发生后才能真实的体现出来。因此保险企业的盈利模式并非类似一般企业收入减去各项成本的模式,特殊性在于收入和成本都具备不确定性。
在收入中保费收入是相对确定的,但寿险业保费收入一般是不够支付未来的支出的,需要利用保费收入时间与实际给付时间的时间差,用保费收入进行投资,以保费和保费的投资增值来完成给付,由于投资收益和风险都具有不确定性,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保险业收入是不确定的。
对于成本而言,同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保险公司在制定保费价格的时候,是按照一定原则对中间费用、事故率(死亡率)等进行预估精算,并预估公司未来的可能投资收益,在此基础上定价。而这些精算预估是在很多未来假使基础上的,与未来很多年后真实发生的情况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即使是基于长期精算假设下的内含价值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而对于基于当期收入(包括当期的投资收益)和当期支出(包括精算下的当期保险准备金提取)的会计利润,不准确性就更高了,同时会计利润又受会计记账规则影响很大,比如手续费和佣金的递延问题,投资型保单投资部分如何区分,怎样计入收入;当然影响最大的还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利润表,目前各保险公司权益类投资(股票与基金等)大部分都划入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06、07年为例,由于股市大幅上涨,各公司没有计入利润表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税前浮盈比实际报表净利润还要高,太保06年未计入利润表的证券浮盈更高达净利润5倍。而在资本市场不好时,证券类资产的浮亏也可以不计入利润表,比如近两年,资本市场低迷,保险公司积累了大量的可供出售资产账面浮亏,其中只有部分以资产减值准备的形式在利润表中体现出来,其他大多数是未在利润表中体现。即使是资产减值准备,各家公司的计提力度也不一样,比如今年三季报中国人寿就大幅计提了139亿减值准备,所以报表利润体现为大幅下滑,而中国平安三季报计提力度要小的多,这也是平安三季报逆势增长的一个很大原因。而目前我国财报对于权益类资产提取减值准备计提定量标准并不清晰,在国际上一般有三个定量指标:一是资产负债表日市值低于成本价50%以上;二是资产负债表日市值低于成本价20%以上且持续至少6个月;三是市值低于成本超过1年以上。美国的一些公司是按照这个标准来执行的,今年三季度中国人寿的大幅计提也是参考执行这一国际标准。
因此,我们在研究保险企业时与财务报表的会计利润相比,更应该关注基于保险公司具体盈利模式下精算的内含价值。这里具体介绍一下保险公司的盈利模式和利润来源。
保险公司的实际盈利主要来自保费收入加上实际投资收入与未来实际成本支出之间的差异。具体可分为三差,即利差、费差、事故差(寿险业称为死差),另外还有一个退保费差,不算盈利模式,却也是利润来源之一。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