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银安盛人寿董事长孙持平看来,“这只是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头,但未来的路更艰巨而任重。”日前,孙持平董事长接受专访时表示,银行系保险公司一直被认为依托股东银行背靠大树好乘凉,但事实上银行系保险公司的发展绝非一片坦途,目前公司正在着手加快创新发展,推进全面转型计划。
新公司新起点新成就
工银安盛人寿的前身,是成立于1999年中外合资的金盛保险。2012年7月,工商银行收购金盛保险60%股权,成为控股股东,公司更名为“工银安盛人寿”。
孙持平谈到,成立工银安盛人寿是工商银行进一步加强综合化经营,迈向全功能大型金融集团的战略之举。通过进军保险领域,打通银行与保险服务,有利于自身在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进程加速趋势下,加快推进自身经营转型,实现各业务单元的功能互补和战略协同,持续提升盈利能力。
工银安盛人寿成立以来,经营发展速度喜人。截至2014年底,公司资产规模扩张10倍,保费收入增长9倍,新业务价值翻两番,成功扭亏为盈,取得了可观的经营效益。孙持平董事长坦陈,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银行大股东的大力支持,有赖于富有成效的银保合作举措,但与此同时,公司的茁壮成长和快速发展,显著地丰富了工商银行综合化经营的业态和质量,开创了银保合作的双赢格局。
新常态新机遇新思路
孙持平认为,2014年以来,国内宏观经济步入新常态,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新常态必将催生金融新常态。与经济增速相适应,金融业的增长速度也将逐步回归正常,金融的结构和生态将发生变化,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将进一步健全完善,互联网金融等新的金融业态将加快涌现,利率、汇率的合理波动将成为常态,同时金融监管环境将趋于严格。
在新常态挑战下,保险行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新机遇。2014年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等重大利好政策,保险业,特别是寿险行业在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开拓市场、做大做强行业等方面面临重大发展机遇。
但与此同时,传统寿险业依靠资本投入和人力扩张的经营增长方式,在新的市场环境和技术条件下面临压力与挑战。孙持平认为,公司要认清形势,顺势而为,加快变革创新,转型发展。具体表现为:一是资源配置上,从结构单一高资本消耗向多元化资本节约的模式转型;二是业务模式上,从聚焦传统寿险产品服务向养老、医疗、保障等产业链延伸拓展转型;三是经营方式上,从重业务、重销售、重费用向重客户、重数据、重服务转型;四是资产管理上,从习惯于持有资产到期的模式向以交易管理资产为主的模式转型。
新市场新机制新优势
孙持平认为,银行系保险公司有其独特的资源禀赋,转型发展必须扬长避短,有所为有所不为,以拓展新市场,构筑新机制,培育新优势。
他认为,当前市场上一些公司资产驱动负债的经营模式有其可取之处,国际上对应的巴菲特模式也广受推崇。“资产管理将是公司未来重点布局的领域之一,监管政策现在对保险公司的投资范围已经放开,公司与母行的联系可以更紧密一些,充分发挥保险资金来源稳定、期限适中、可投资范围较广的特点,对接优质项目资源,在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和投资收益的同时,服务好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
“医疗健康领域的市场空间更大,前景更为可观。”孙持平认为,我国商业健康险保费在寿险总保费中的占比不足7%,而成熟市场一般为20%~30%,健康险保险支出在医疗卫生总支出中占比不足4%,而发达国家一般在10%左右,无论从市场规模总量还是参与医疗卫生领域的深度和广度来看,未来医疗健康业务将大有可为。他透露公司目前正在积极研究参与健康管理的领域和方式,待时机成熟即可启动。
“互联网金融也是公司未来转型发展重点研究的领域之一。”孙持平指出,公司在互联网保险方面取得了令人欣喜的发展,业务规模已跃居行业前列,下一步将重点研究O2O模式,整合好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营销服务体系。线上抓住“长尾效应”,充分利用公司和第三方互联网营销服务平台,使公司的产品服务范围尽可能扩大,力争家喻户晓,第一时间了解客户的意见与想法,形成良性互动。线下重视客户个性化需求,集中有限的资源,抓高端客户,抓专项营销,抓重要活动,推出些真正令客户“喜出望外”的贴心服务举措来,切实提高客户的服务满意度和品牌忠诚度。
此外,体制机制领域也是公司未来着力突破的方向。孙持平指出,公司既是国有控股企业,也是一家合资公司,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安盛是享誉全球的国际一流保险集团,国内市场虽然有一些本土化做法,但外方的国际成功经验也值得学习借鉴,这可以帮助公司更快地提高专业化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他还透露,公司针对体制机制领域改革也有些考虑和部署,一旦时机成熟将尽快启动。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