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有钱人理财观念普遍淡薄,激进的人只想着投资投资再投资,保守的人要么把钱安置在银行里睡大觉,要么将财富转化为所谓的“不动产”,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觉得自己具有足够的风险应对能力,不需要保险,也有一大部分人认为只要健全了家庭保障计划就足够了,不需要额外的保险。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除了人身风险,有钱人面临的其他风险远远多于一般家庭。
首先是经营投资风险。
高回报总是伴随着高风险,否则任何人都可以白手起家成为有钱人。既然有风险,就需要想办法规避,被认为最有效的投资风险规避方式是资产合理配置,即人们通俗化的说法“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既要依据风险程度分配合适的投资比例,又要依据投资属性在同等风险程度下选择不同的投资标的进行组合。
其次是民事责任风险。
有钱人的财富往往得益于参与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而经济活动则伴随着各种各样的民事责任风险,如果个人财富全部以各类投资、储蓄和不动产等方式存在,就有可能因为这类风险而大量流失。
然后是经济环境风险。
回想2008年金融风暴,普通工薪族几乎感觉不到影响,至多是稍稍紧缩开支,或不得已转换职业,受到影响最为严重的就是构成中国有钱阶层之中流砥柱的中小企业主,很多人一夜间破产,而他们中大多数人的名下企业财产和家庭财产混为一体,于是,家庭随着企业一同破产,家庭生活品质急剧下降。东山再起是需要资本的,银行也不是随随便便就愿意借出资本。
再说社会环境风险。
很多人认为投资“商品住房”是一种安全的资产保值方式,因此就算是投资倾向相对保守的人都愿意投资房产,其实长期来看,所谓的不动产同样伴随着风险,之所以在谈社会环境风险的时候提到不动产投资,是因为这一被人们普遍忽略的风险产生于社会结构的未来变化,众所周知,中国即将面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倘若不动产的投资空间更多是来源于现阶段刚性需求,若干年后刚性需求不再,不动产资产形式则有可能意味着资产套牢,甚至缩水。再则,谁也没办法保证中国房地产市场经久不衰,有些人担心中国房产重蹈日本房产泡沫的覆辙,并非毫无道理。
还有就是国家政策风险。
说的是国家政策变化引发的不利因素,诸如税收制度改革、各类投资变现的限制条例出台等等,如果没有足够的应对方式,这些都有可能成为财富流失的风险因素。
同样风险下,财富的多少决定了损失严重程度,因此,有钱人比一般人更有必要担心财富的安全指数。
人身保险不只是应对人身风险的工具,同样也能作为有钱人保障财富安全的工具。
其一,法律规定个人财产不用于公司制企业的债务清偿,因此,公司制企业负责人很有必要为个人财产建立一个防火墙,而保险资产是最明确的个人财产形式。有一个这方面的著名案例,说的是前安然公司曾名列《财富》杂志“美国500强”第七名,却在一夜间破产,不少股东用个人资产及退休基金用于追加安然公司的股票投资,一夜间随之化为乌有,但总裁肯尼斯·莱似乎有先见之明,此前曾用个人资产购买了高额商业年金保险,自2007年起开始领取每年高达90万美金的商业年金,仍可继续享受高品质生活。
其二,《保险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得非法干预保险人履行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义务,也不得限制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取得保险金的权利。依据法理,除已领取保险金资产外,保障期限未满的保单价值不会因为债务而被冻结,债权人也无权要求债务人用未到期保单的现金价(1773.50,1.40,0.08%)值偿还其债务。另外,身故保险金不属于被保险人遗产,不用于偿还被保险人债务,因此,就算是承担无限责任的企业形式也能通过保险工具转移资产,以保证个人财富安全。
其三,中国向来与时俱进,效仿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税制改革是大势所趋,其中保险抵税、开征赠与税及遗产税等方面一直被不少专家预言,通过高额保险获得转移的资产可因此得以规避各种税赋。
其四,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障利益受法律保护,足以最大程度减弱经济大环境变动带来的冲击,诸如市场利率波动,固定资产普遍缩水等等。试想,2008年金融危机中陷入困境的小企业主如果有一张高额保单,即可通过保单贷款功能顺利获得一笔低息贷款,迅速东山再起,相当于在陷入困境之前就为自己准备好了一笔抵御非人身风险的确定资金。
从资产配置方面来讲,相较于银行存款和各类投资工具,保险属于风险程度最低、确定性最强的配置工具,适用于确保最基本的家庭财务所需,基本家庭财务所需包括基本生活费,子女教育金,父母孝养金,夫妻未来基本养老生活所需等等。保障类保险产品解决的是人身风险发生后的家庭财务问题,在健全家庭保障的基础上,如果希望解决非人身风险发生后的家庭财务问题,还需要补充高额储蓄型、理财型保险。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