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互联网保险发展中的桎梏
1.保险的非标准化
从理论上讲,只有标准化的产品才适合互联网销售。P2P之所以会爆发,其中很关键的原因是信贷产品的标准化。但保险却是非标准化的,尤其是寿险产品,这种非标性导致了在销售情境中人的作用至关重要。广东金融学院保险系的学者们2014年10月所做的“互联网保险用户体验调查”表明:绝大多数的消费者未选择互联网渠道购买保险(占比60.9%)买了的客户对互联网保险满意度也较低(评价为“一般”占比69.92%,“满意”占比仅为14.63%)。因此,直接在网上卖传统寿险产品行不通,需选择合适的寿险产品营销。
2.保险业务链条长
线上销售保险产品,仅仅是保险业务的第一个环节,后续的核保、承保、理赔、投资等工作,保险公司是无法置身事外的。按照现行监管规则,只要收取保费,那么保费就一定放在保险公司牌照下,这意味着互联网保险内生是与保险公司相伴的。在谨慎监管的重剑面前,如何彰显强调颠覆性与解放性的互联网思维?除非将保险公司变成一家纯粹的互联网保险公司。因此,保险互联网化绝非易事,线上销售完成之后的线下环节需要保险公司付出更多的精力。
(二)理性把握互联网保险的发展趋势
1.保险价值链的重构
目前国内保险公司业务链条上的展业、承保、理赔、投资等环节,基本都是自己亲自上阵完成。但从精细化分工的角度讲,除承保外的其他环节完全可以外包或交给市场中的其他机构来完成,这样保险公司可以将有限的精力投入自己最擅长、最强势的业务环节中去。在美国这种趋势已然出现:谷歌和亚马逊逐步承担起渠道和营销的职能,而Verisk、Guidewired等机构则负责风险管理和理赔。
如今国内保险行业中的渠道过于强势,产品、组织架构都围绕渠道而建立,导致传统的保险公司很难真正做好互联网保险,因为他们不可能从组织架构层面重新塑造一个保险公司。真正的互联网保险不是人们理解的简单的销售渠道变迁,而是利用互联网模式改变保险业的运作逻辑,从而改变整个行业所遵从的价值体系。所以,在未来整个保险行业的价值链会进行拆解与细分,保险公司将不再是产品开发、产品营销、理赔、投资的唯一玩家。
2.将保险产品嵌入互联网的应用场景
现在国内的互联网保险,多数是把一些传统的保险产品搬到线上来卖,从而起到比价、信息透明化的作用,这与传统保险公司做的标准化产品实际上并无太大区别。
“场景刺激”是保险销售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或者说保险销售一定是伴随着场景的。互联网的普及会衍生出与之相匹配的“线上场景”,包括新的产品、新的需求、新的客群。目前,众安保险的产品多数都是服务于具体场景的,如近几年几近成为消费常态的“运费险”,用户在网络购物时顺手投保“运费险”,既对消费者有利,又对阿里自身建立一个好的售后服务生态有利。此外,众安还对阿里的商业生态推出了多种具体应用场景的保险:数码产品意外损坏险、消保履约险、众乐宝,还与O2O美容业平台河狸家合作,推出国内首款“安心保障险”,主要对接受上门服务的客户提供意外伤害、附加人身权利侵害、个人财产及随身物品损失的保险服务。
在未来,这种互联网保险产品的方法论会成为常态和主流。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对于保险产品的需求会越加旺盛,且这些需求分散在互联网上的各种使用场景里面。这种“嵌入场景”的产品方法论,其商业逻辑就是在互联网的整个应用环境里面找到新的场景,将保险嵌入进去。
3.与保险客户的“零距离”接触
互联网保险与和传统保险公司的一个显著区别就是:没有任何分支机构,不需要通过网点来运营。在互联网的世界里,尤其是当下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情境下,人们通过手机就可以连接整个世界。互联网的去中介化,使公司只需专注于做好产品、做好品牌,就可直接触达用户,还可以让客户享受到公司让渡的渠道利润,实现双赢——这就是销售环节的“零距离”接触。
在售后服务方面,传统的保险产品主要通过电话和邮件来进行报案,理赔的过程也较为繁琐。而互联网保险中,一方面产品可以做到自动理赔,另一方面和客户沟通主要通过互联网通讯工具来进行,在售后环节也可以“零距离”接触。
总之,在网络经济崛起的时代,保险这样一个古老的行业,如何嵌入互联网的各种应用场景里,并直接地到达互联网用户,给予他们丰富的体验,尚需时日的检验。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