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险新规落地监管升级 中小险企转型陷两难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自保险资金举牌潮起,再到“宝万之争”,万能险作为股权之争“利器”是否存在风险,各方一直众说纷纭。随着中国保监会9月初连发两份通知,包括万能险和投连险在内的人身险产品面临监管升级。
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到,在类似模式的中小险企中亦分为两派,一派是内心矛盾的险企,在高成本的保费规模冲上去之后,随之有“短钱长投”的压力;另一派则认为,理财型保险无罪,其风险可控,有需求就有存在的必要性。
一家小型保险公司的负责人告诉界面新闻记者:“目前我们在探索创新型的
健康保险产品,当然在传统保险产品里也会有不断的创新出现。”但他亦表示,已经做好公司规模保费下滑的准备。另据记者了解,部分中型险企还在2017年经营计划中收缩了保费规模的预期。
事实上,新规对中短存续期产品的年度规模保费作出了极为严格的限定:自2019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2021年1月1日这三个时点起,险企中短存续期产品年度规模保费占总保费之比分别不得超过50%、40%、30%。
业界关于理财型产品是非争议不断,监管所考量的“平衡木”走起来亦很难。一方面是坚持保险姓保的本质原则,一方面要顺应财富管理发展趋势。
此前,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在公开场合表示:“遵循行业规律,必须坚持‘保险姓保’。风险保障是行业安身立命之本,也是行业核心价值所在。后来衍生出的储蓄和财富管理功能,也是服从和服务于风险保障功能,有主次之分,先后之别。而顺应财富管理发展趋势也是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重视的方向,如果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顺应财富管理的发展趋势,人身保险行业在金融发展格局中必然会边缘化。”
几句话内深意无穷,也成为业界一直讨论的焦点。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保险的产品端并非不需要理财型产品,但过度突出产品的短期、高频、高收益和理财特性,部分保险公司甚至出现万能险不收任何费用,投资收益率与结算利率倒挂,试图通过“短钱长配”博取高回报,诱发利差损、现金流等风险隐患不容忽视。
而事事有度亦适用于万能险。万能险、投连险等带有财富管理功能的险种产生于经济环境变化,产生于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是保险保障功能的延伸。以国际市场为例,万能险在美国诞生第6年即获得38%的市场份额,已成为美国保险市场的主流险种。目前投连险在英国保险市场的份额超过50%。
万能险、投连险自引入中国后就受到保险消费者的青睐,业务快速发展,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三成。反映广大消费者希望寿险保单中积累的现金价值,能够更加灵活地参与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无论是需求端和供应端都需要这样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