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黄金十年”后待转型
蔡强回顾说,1992年到现在,中国保险经历了复合型的成长,根据不同的推动力可以分成两个“黄金十年”。第一个十年从1992年到2001年,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基本上基于渠道创新。友邦1992年把个险营销员的销售方式带进了市场,中国保险业由此迅速膨胀发展。2001年到2010年是第二个“黄金十年”,有两个巨大推动力。第一个是加入WTO后,保险公司牌照大扩容,外资保险公司纷纷涌入,市场急速扩大,几年时间里保险业机构布满全国。2005年之后,银保渠道的出现又带来创新,这两个动力带来市场每年20%的复合增长。
最近几年,保险却陷入了“寒冬期”,成长有限。蔡强认为:“过去的成功模式往往会成为将来发展的阻碍。以往保险成功模式是快速粗放型、高耗能的发展,这个可能跟中国当时整体发展相适应。现在市场已经改变,所以我们要寻找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一定要回归到价值导向发展。”
资产配置参考“铁三角”
他提出,中国金融市场的一个问题是储蓄过度而保障不足。就国民储蓄和GDP的占比以及寿险和GDP的占比来看,在英国储蓄占了GDP的11%,而寿险占GDP的8.44%,寿险和储蓄平衡发展;而中国内地储蓄占了GDP的50%,保险只占GDP的1.7%。从数据看,在中国保险并不是已经饱和,而是远远还没有开始。在发达国家家庭的资产配比中,存款、证券和保险基本上是三分天下,形成“铁三角”的格局。有一次在美国聚餐,坐在蔡强旁边的是保险界一位赫赫有名的董事长,他坦言自己的资产分布就是“铁三角”,几乎可以度过任何的风暴。但是国人的储蓄66%都在银行,这样会承担较高的通胀风险,其余四分之一放在证券市场,只有9%用于养老保费。
危机常使家庭财富归零
为什么说中国保险业过去20多年以替代储蓄作为主攻方向,而现在到了回归保障的根本阶段?蔡强的解释简单明了:十几二十年前,老百姓口袋里没有多少钱,最大需求就是储蓄,实现原始积累。那时百姓的选择主要是银行,保险业兴起后,既可以带来保障,产品的收益也过得去,满足了客户的需求。但是现在中国老百姓口袋里有钱了,需要保障财富,医疗教育养老面临的压力也非常大,但是保障明显不足。如今家庭债务膨胀速度远远快过财富的膨胀,而危机降临时往往让家庭的财富归零。同时储蓄方面的竞争已经不再是保险公司跟银行间的竞争,理财产品多达几万种,再加上证券基金,中国人财富积累途径选择非常多,投资收益不断提高。而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长期资产的投资,单纯拼收益很难再发展,所以走到了回归保障的阶段,要靠长跑胜出。在过去的四年里,友邦的新业务价值成长三倍,保障类产品的占比从38%提升到63%,总保额四年里提升62%,这便是回归保障策略带来的成果。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