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保知识手册 | 终身寿险 | 定期寿险 | 两全保险 | 年金保险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人寿保险 > 专家教你买保险 > 正文
上海保险业"十二五"发展回顾与"十三五"展望论坛召开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4月6日,上海保险业“十二五”发展回顾与“十三五”展望论坛召开。与会表示,“十三五”期间,上海保险业将以国际保险中心建设为总目标,聚焦六大任务:包括建设上海国际保险中、助推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筑民生保障支撑、服务特大城市治理创新、筑牢风险防范底线及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十二五”时期,在中国保监会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上海保险业以启动国际保险中心建设为战略契机,推动中国(上海)保险交易所获批筹建、中国保险投资基金落户,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现代保险市场体系逐渐形成;以制度创新为导向,率先实施航运保险产品注册制等系列重大改革,监管改革驱动行业创新发展成为新常态;以保险“新国十条”上海实施意见为主线,全力服务上海“四个中心”、科创中心和自贸区建设,积极服务特大型城市治理和民生工程,在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实现了行业自身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重大监管改革引领,制度创新和模式突破交相辉映

  “十二五”期间,上海保监局立足“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定位,以监管创新引领带动行业理念、产品、技术、业态和模式的全方位创新,影响力从上海辐射全国。

  五年间,上海保险监管改革创新接连不断,监管现代化进程全面提速。上海因地制宜贯彻落实保险“新国十条”,创造性地提出建设国际保险中心的宏大目标;推动出台了保险业支持上海自贸区发展的“八项意见”和“三项举措”,成功实施自贸区保险机构和高管人员备案制管理;在全国率先开展航运保险产品注册制改革,依托制度和技术创新深化简政放权;首先推出保险专业中介机构股权信息登记系统,形成源头治理市场的全新模式;探索开展费用管控制度创新,以财务和业务为切入出台制度引导规范市场行为;完善非现场监管体系,探索建立放开事前准入、强化事中事后管理的全流程市场化监管机制;顺应大数据信息技术趋势创新执法联动机制,筑牢风险防范底线;首推全日制保险纠纷诉调对接模式,行业与法院专人对接、驻点调解,有效保护消费者权益。

  在监管创新引领下,上海保险市场动力激发,活力迸发,实现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2015年,上海保险业保费收入1125.16亿元,是2010年保费收入的1.61倍,年均增长率10.08%。

  保险参与特大型城市治理和民生工程硕果累累

  “十二五”期间,上海保险业坚持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路径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大计的水平。以大病保险为重点构筑国际大都市民生保障网:自2015年起全面实施大病保险制度,在全国率先采用以病种为切入、全市城乡统筹、引入第三方医疗告知服务的有上海特色的大病保险模式,实现群众报销比例上升19.4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平均结案周期缩短至3.3天,相关做法获得国务院领导的肯定批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成功破冰,个人税优健康保险试点稳步推进。创新保险服务特大城市风险管理模式:与市气象局建立“保险+气象”全方位合作,以农业气象指数保险和水灾风险地图为依托建立气象保险数据库,以社区综合保险为平台制定财政支持下的城市型巨灾保险试点方案。全国首建客运人责任险保险第三方监测平台,车载GPS实现24小时全市客车监测,事故比率和理赔金额分别下降24.43%和29.94%。建设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轨道交通安全保险第三方评估等多项经验在业内外广受好评。助力上海经济率先转型升级:推动保险资金多种方式支持城市旧区改造、创业投资孵化链条等重大领域。加大保险支持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力度,首台套首批超10亿元保单支持国内首款ARJ21搭飞机等高端制造,“科创E保”、“科技贷”、“微贷通”、专利保险等系列产品有力保障扶持创新创业,互联网保险领域推出购物、出行、基因等数百款新产品护航新经济。五年间,上海保险业率先推出百余项创新产品和服务,为全国提供了数十项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2015年,上海保险业共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共提供风险保障218.87万亿元;保险业赔款与给付共计473.59亿元,是2010年的2.73倍;保险就业人数从2010年末的2.15万人增长至2015年末的5.14万人;保险业纳税金额从2010年的43.54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137.44亿元,“十二五”期间代收代缴车船税91.1亿元;保险业增加值从2010年的152.59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272.29亿元,增长了78.45%。2015年,上海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分别为4.5%和4658.55元/人,位居全国前列,比2010年末分别增加了0.37个百分点和1633.55元/人。

  现代保险市场体系逐渐形成上海国际保险中心提速前行

  “十二五”期间,上海保险机构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保险市场体系不断健全,传统功能基本齐备,创新功能有效培育拓展。全国性保险要素集聚:全国首家专业性航运保险协会-上海航运保险协会在沪成立,全国第一个创新型保险要素市场-中国(上海)保险交易所获批筹建,预计规模3000亿元的中国保险投资基金落户上海,有效提升了上海保险市场的层次和能级,为上海国际保险中心建设夯实基础。创新型保险机构汇聚: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在线、首家专业养老资产管理公司太平洋养老资产管理、首家高端合资健康保险公司太保安联健康保险公司、首家混合所有制保险企业上海人寿等新型机构纷纷落户上海。功能型保险机构齐聚:全国乃至全球知名保险企业相继在沪铺设战略性机构。11家上海航运保险运营中心相继成立,功能性保险机构数量近70家,覆盖包括航运保险、资金运用、数据后援、电销运营和审计研发等诸多领域。美国国际集团(AIG)在上海设立其全球最大的智库机构-上海分析中心,全球最大的保险集团安盛(AXA)宣布在沪设立首个亚洲创新实验室。

  截至2015年末,在沪保险总公司55家,比2010年末增加9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二;在沪保险分公司95家,比2010年末增加28家。在沪保险中介法人机构数量持续增加,从2010年末208家增至2015年末215家。上海形成了综合性与专业性齐头并进,保险法人公司和分支机构共济并存,原保险、再保险、保险资管和保险中介协调发展的现代保险市场体系。

  对外开放取得重要进展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

  “十二五”期间,上海保险业对外开放取得重要进展。外资保险机构在沪持续发展:截至2015年末,上海外资保险法人公司为28家,数量位居全国之首。截至2015年末,上海保险业共有外籍高管和员工412名。中资保险机构以上海为平台走向世界。全国首家专业性航保协会上海航运保险协会在沪成立并代表中国保险业加入国际海上保险联盟(IUMI),迈出提升国际定价权和话语权的关键步伐。“十二五”期间,出口信用保险共支持上海外贸出口超过千亿美元,累计服务企业8805家,一般贸易渗透度提高了20个百分点,“一带一路”承保规模达到99.1亿美元。上海自贸试验区离岸保险业务顺利起步,本外币保单双向跨境业务合作项目正式启动。航运保险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2015年船舶险和货运险的保费收入分别达到全国的44.46%和15.70%,合计保费收入38.34亿元,占全国船货险保费收入的26.76%,较2010年提高9.82个百分点,超过香港和新加坡船货险在岸保费收入之和。

  展望“十三五”上海将基本建成国际保险中心

  “十三五”期间,上海保险业将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立足于推进保险强国建设,着眼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和上海自贸试验区、上海“四个中心”、科创中心建设国家战略,以上海国际保险中心建设为总目标,一手抓改革创新,一手抓风险防范,持之以恒“抓服务、严监管、防风险、促发展”,全面推动保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实现行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服务上海现代国际大都市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保险需求,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十三五”期间,上海保险业发展将聚焦六大任务。一是改革开放,建设上海国际保险中心。联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推进自贸试验区新一轮保险开放创新,着眼“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和全球发展战略,重点推进国际保险中心制度创新和保险机构、要素市场体系建设,重点深化航运保险、再保险和保险资金运用三大支撑,形成保险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的新优势,提升在全球保险市场的定价权、话语权。二是创新驱动,助推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创新保险机制模式、产品服务和技术手段,激发保险业创新发展动力,支持上海市引领创新驱动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增强保险助推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力。三是拓展服务,构筑民生保障支撑。积极应对上海深度老龄化,提供优质高效的商业健康和商业养老保险产品,拓宽服务领域、延伸服务链条,把商业保险建成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四是发挥功用,服务特大城市治理创新。发挥保险社会管理功能作用,有效辅助政府职能转变,为智慧城市建设配备保险工具和技术,推动特大城市治理现代化。五是加强监管,筑牢风险防范底线。依法履行保险监管职责,加强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建设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营造规范经营环境,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六是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坚持依法合规、诚信立业,集聚各类保险人才,建设一流保险基础设施,营造向上舆论氛围,为保险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和国际保险中心建设创造更好环境。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

人寿保险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