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跟风投资
由于现在55岁以上老人接触的投资渠道多是传统的银行存款,他们认为在这些领域投资相对安全、可靠,谨慎操作还是有一定收益的。但对股票、基金、外汇、保险投资、余额宝、支付宝、贵金属等流行的理财方式接触甚少,加之年龄偏大,接受新事物慢,新信息反映迟钝,这些成为老年人在现代投资中的“短板”。因此,老年人在现代广泛的投资渠道上切莫跟风,看到别人投资收益较高,就跟风投入,这样风险太大,付出的成本太高,多年的积蓄可能会付之东流。
误区二:预期收益等同实际收益
目前,社会投资渠道广泛,理财方式五花八门,理财产品眼花缭乱,收益计算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加之,销售人员为拉业绩,壮规模,夸大投资收益,故弄玄虚,有的销售人员还设计精美的收益演示表来吸引投资者,用高额收益来迷惑老人,撬动老人的购买欲望。老年朋友在购买这些理财产品时,一定要清楚:不论是银行的理财产品、还是保险公司的理财险种及贵重金属及其他投资渠道设计出的未来收益,都是预期收益而并非实际收益,切莫把预期当实际,老年朋友要时刻牢记“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这句投资理财名言。
误区三:保险理财不如银行存款利息高
笔者接触到好多到保险公司退保的老人,问其退保的原因,他们说得最多的是,购买这个险种不如固定存款利息高,而办理退保手续的结果是本金损失了一大截。在很多退保老人的眼里,保险理财不如银行存款利息高,其实不然,银行存款是在保本基础上,有利息,存取相对自由。而保险投资多数是客户与保险公司签订的长期合同,有的险种期限在30年、50年以上,有的险种既有保障、又有分红和定期返还,收益较高,有较强的吸引力。但受年龄原因、身体状况、缴费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一旦中途退保,只能按现金价值领取,有的险种只能领到所交保费的30%,由于是个人违约,损失只能承担。因此,老年人在办理保险投资理财时,尽量不要提前退保。
误区四:老年人不能参加保险
在我国的保险投资中,被保险人的年龄与保费的缴纳数额有密切的关系,年轻人保费低、保障高、受益性强,年龄越大缴费越高,一般超过50岁的人,基本没有合适的险种可以购买,老人尴尬地被拒之门外。但是,近年来,国内的商业保险公司针对老年客户群体,开发出了适应老年经济收入特点和年龄结构相匹配的保险品种,更加适合老年人的理财投资,而这些新开发的险种帮助老年人走出了50岁以上不能参加保险的误区。
误区五:对理财投资过于保密
在我国,超过60岁以上的老人,一般情况下,挣钱能力日趋下降,收入逐渐减少,花钱速度却没有减慢。很多老人担心别人知道自己的资金家底,用于哪方面的投资都要瞒着亲戚朋友,怕走漏风声惹出事端。有些老年人甚至将自己的银行存单、保险单、企业债券及其他债权证明放在不易找到的地方。然而,一旦发生“意外”,其家人难以查找,有的债权在有效时间内难以主张合法权益,有的债权超过诉讼时效,个别不讲信用的人趁机赖债难以收回,老人多年的积蓄就会付之东流。因此,老年人要走出投资理财不告人的误区,将自己的投资积蓄至少告诉一位最信赖的人,以避免陷入难以核实查找的被动局面。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