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一个周末的早晨,你从一件许久未穿的衣服兜里发现了10块钱,你觉得这是老天赐给你的幸运,你决定要和别人一起分享这份幸运。于是,你通过一个互联网平台把其中的5块钱投给了一个保险公益的项目,这个项目将为某个地区的贫困人口提供一份保险,保费就是由包括你在内的好心人捐款筹得。
之后,每次打开这个互联网平台,都会看到你的5块钱从一个节点被传递到另一个节点。直到有一天,你发现这5块钱作为保险赔偿金的组成部分被送到了当地一位贫困户手中,他们家的房子因为电线老化引发的火灾被彻底烧毁。就这样,你的5块钱善款真的帮助别人解决了燃眉之急。
怎么样,听上去是不是很有成就感?那么告诉你,这可不是什么脱离实际的想象。
区块链:让“保险+公益”玩出新花样
今年夏天,江苏省泗洪县的13.26万名低收入人口收到了一份特殊的扶贫款——一份保费为100元的商业保险,保障范围包括意外、健康、家庭财产和教育四个方面,这个项目被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扶贫100”,由江苏省泗洪县政府联合当地保险公司、蚂蚁金服集团共同推出。
这个“扶贫100”商业保险所需的1300万元保费,来源有三个:一是泗洪县慈善总会利用互联网平台,即支付宝公益平台在线上接受社会各界捐赠;二是线下接受企业和个人资助,所筹款项全部进入县慈善总会账户;不足部分由省、县安排的扶贫资金解决,政府进行兜底。
通过保险的金融杠杆作用,100块钱能让因意外事故而陷入困境的人获得较大的补偿,算是一种更精准的扶贫方式。不过还不足够精彩。
重点是,蚂蚁金服战略研究部总监冯佳琦表示:“蚂蚁金服正在思考是否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进一步完善泗洪模式,追踪每一笔善款所对应的保单及理赔状况,并反馈给捐助者,从而让整个过程更为公开透明可信。”
事实上,这种思考已经有了落地的成果。
2016年7月30日,“听障儿童重获新声”项目在支付宝爱心捐赠平台悄然上线,预计将筹集19.84万元善款,用作孩子们一年的听力语言康复、聋健融合教育和人工耳调机费用。在这个慈善项目的反馈页面增加了一个“爱心传递记录”的选项,点击进入,捐款者可以“目送”自己的捐款从支付宝平台划拨到项目执行方账号,最终进入受助人指定账号,善款流向将一目了然。这也是蚂蚁金服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公益场景的首次尝试。
“首先将区块链运用于公益场景,因为这是支付生活中一个很重要也很有爱的场景,我们希望促进公益更加开放透明。”蚂蚁金服首席架构师童玲表示。
童玲做了这样一个比喻,区块链公益平台就好像是我们在互联网上构建了一个专门用于邮寄资金的邮局,用户捐的每一笔钱我们都会打成一个包裹,通过区块链平台,这个包裹在传递过程中每经过一个结点都会被盖上一个邮戳,最后把这个包裹送到受捐人手上。在此过程中,即使是蚂蚁金服,也无法更改数据。这样可以保证用户捐的每一笔钱都是透明、可追溯、不可篡改的。
“未来,区块链在公益场景上还将升级,把更多的公益组织、审计机构纳入进来,方便公众和社会监督。”童玲说。
底层技术尚需打磨
事实上,公益并不只是捐钱而已,包括保险在内的很多金融产品都带有公益属性,区别就在于受益人是自己还是他人。比如,现在有些机构给留守儿童的捐款,被设计成理财产品。而在美国就有这样一种股票,投资者赚钱后,收益会直接被划转到受捐者的账户上。“公益保险”的运作模式同样如此。
而这些,一旦有了区块链技术的支撑,都会变得更加透明公开。特别是对于保险公司而言,理赔进度与金额均可以被实时显现,“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拿不到理赔款了!”
不过,童玲坦言,目前区块链底层技术还不太成熟,除了公益场景外,蚂蚁金服也还没有找到第二个合适的场景,因此会继续在区块链底层技术上进行研发投入。
“对于任何一个新事物,如果不能非常好的掌握核心技术,是没有办法确信它的安全性、稳定性的,特别是不敢用到像蚂蚁金服这么高要求的场景里面。”童玲说,“所以,在底层技术成熟之前,不应该把业务铺得非常开,毕竟现阶段的区块链技术确实不适合用在某一些场景之中。”
不过,尝试已经启动,实现可能只是时间问题。
那么,你的5块钱准备好了吗?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