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只要一提到养老保险,无论是什么阶层什么身份,似乎人人都有话要说,人们之所以对养老保险存有这么多怨念,归结起来主要是由四个方面的原因引起的。
首先是人们对养老保险的作用认识不清。所谓爱之深恨之切,目前人们对养老保险的态度便是如此。网上盛传这样的故事,一个平均月薪4000的职工,如果连续交10年,经过各种折算,退休后只能领到770元的养老金。这个数目显然很难保证过一个有质量的生活,所以有些人就产生了这样的质疑:养老保险根本养不了老,就是一场骗局!
针对这种质疑,王福重认为,这其实是根源于人们对养老保险的作用认识不清,对它期待过高,“其实国家设养老保险的目的本来就不是让你靠它过上好日子的,说难听点,它存在的目的就是保证你能苟延残喘,而不是享受生活,要想过出去旅游等享受的生活,最终还是得靠自己。”
因此他认为,要想真正有个好的晚年得先改变观念,要把个人储蓄、商业保险、子女养老等多种方式齐头并进,而不是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养老保险身上。
第二是制度本身不统一。文革后在中国养老制度顶层设计重新完善的时候,其他国家的已经进行了很多年的探索,有现成的成功模式可以复制,也有不足和教训可以吸取,于是中国就把当时比较兴盛的欧美国家的社会统筹、现收现付模式和智利、新加坡的个人账户模式糅合在一起,当时认为能把两种养老制度各引入一半,两种优势就都有了,这个设计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个先进设计。”
但事实是否如此呢?王福重认为恰恰就是顶层设计上出了问题,“中国的养老保险,表面上是现收现付制,落实中实际是在实行积累制。所以,它既缺少现收现付制度的责任感,也缺少积累制的公平性,结果最后弄成了个四不像。”
当然,选取了哪种模式在王福重看来还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它们本身就各有利弊。关键在落实上,“无论采用哪种制度,只要没有人是例外就行。”
而中国的情况恰恰是有人是例外,这就涉及到了当下最遭人诟病的双轨制,也就是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跟企业单位员工是两套养老体系的问题。在王福重看来,当下人们之所以如此强烈的反对双轨制,并不是中国养不起公务员,支付不起他们的养老保险,而是因为它涉及了公平问题,对人们更多的是一种情感伤害。“有人工作时候占便宜,老了还要占便宜,有人工作时候吃亏老了还得吃亏,不能吃亏的老吃亏,占便宜的老占便宜啊。”他笑谈。
既然双轨制不是问题出现的根本所在,那么导致目前运行困难的梗究竟出在哪里呢?王福重认为,除了上面提到的制度不统一的问题,再就是客观上,中国的养老保险正处于过渡期的特殊阶段,再另外一个就是目前中国政府财政的错位。
先说过渡期的问题。1995年国务院颁发的6号文件规定:实行个人缴费之前,国有企业职工的连续工龄视同缴费年限。这一政策使得职工养老权益得到了切实保障,但同时也产生了历史性的隐患——老职工个人账户中没有积累,社会保障基金需要补偿。也就相应的产生了巨大的债务包袱,为了解决养老金巨大的赤字,不少地区只能靠“拆东墙补西墙”。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