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养老话题再次成为舆论焦点。先是有高层人士透露,自2011年2月开始设计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体制改革方案目前暂被搁置。此外十八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提到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养老话题热议的背后,凸显了我国老龄化社会到来之际的养老压力。
专家认为,当前我国养老体系单一,作为补充养老的商业养老保险作用尚未发挥,制约因素主要是税收政策以及销售方式。未来应该构建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主导的多层次养老体系。
——补充养老保险成构建多层次养老体系建设重点
近期中央会议对于养老体系建设频繁提及,凸显了当前养老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制度,确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13年要加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完善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提高统筹层次。20日召开的财政工作大会上,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表示,明年将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专家认为,当前我国养老体系的突出问题是养老体系单一,作为补充养老保险的商业养老保险成为养老体系薄弱点和未来完善养老体系的重点。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规划研究部副主任熊军介绍,如果把养老金体系比作是一个金字塔,那么金字塔的底部是公共养老基金,金字塔的中部是补充养老基金,塔尖是个人养老储蓄。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构成当前社会的基本养老制度,目前基本实现全覆盖,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逐年下降。“预计未来3-5年将从目前的42%的替代率下降至30%。”熊军表示,如果按照政府、企业、个人三者构成的多层次养老体系,这一数字是合理水平,但为确保养老水平不下降,就需要更好地发挥后两者在养老体系中的支柱作用。
实际上,目前我国补充养老保险规模、覆盖率、替代率等均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没有发挥出养老体系三大支柱之一的作用。目前我国补充养老主要有针对企业的企业年金、针对个人的商业养老保险等。
以我国补充养老保险的主要形式的企业年金为例,统计数字显示,2011年我国企业年金资产占我国GDP比重仅为0.76%,而全球企业年金29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约38%;从覆盖率来看,我国企业年金人口参与率仅仅2.1%,而英国为8.7%、法国为10.6%、加拿大为39.4%、美国为46%;我国企业年金的平均替代率远远不到1%,而OECD(经合组织)国家的平均替代率为9%,英国和美国则将近40%。
金融危机之后由于外部经济不景气,中小企业负担较重,虽然中央已经减免部分税费,但社保必须缴纳,很多企业税费负担较重的情况下放弃建立企业年金的打算。因此,发挥个人商业保险在养老体系中的作用就显得更为迫切。
——个税递延成政策突破口提高企业及个人参保积极性
当前我国多重原因制约了企业年金发展。从历史沿革上来讲,“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百姓对于基本养老保险依赖度较高。”熊军表示,但是从政策层面上来讲,“补充养老基金通常由行业或者公司与职工协商后设立,目的是弥补公共养老金待遇不足,政府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
目前,我国针对补充养老保险中的企业年金有一定的税收优惠,允许税前抵扣等,享受优惠的主要为企业。
中国人寿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战略规划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企业年金税收优惠力度不够。企业缴费部分优惠比率只有5%,个人缴费部分没有优惠,影响了企业和个人缴费的积极性。
从国际经验来看,美国的商业养老体系建设也是在税收优惠政策的推动下建立起来的,例如著名的401K计划等。
早在2009年两会上,有代表和委员建议制定个人和团体养老保险投保人税收递延的优惠政策,利用税收政策的杠杆效应调动企业和个人参保积极性,也就是“减税养老”,这一政策主要针对个人,可以提高个人参加补充养老保险的积极性。
2009年,国务院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适时在上海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产品试点。
2011年,《上海保险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将推动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同年,《北京市“十二五”时期金融业发展规划》也提出,将积极争取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但此后至今,这一政策没有进一步进展。
中国平安人寿保险公司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菁认为,如果未来这一政策在全国试点,一是可以改善中国养老储备基金严重不足的问题;二是可以实现储蓄性养老向投资型养老转变。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