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论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社会问题,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按照联合国的标准,浙江省于1994年就全面完成了从“成年型”向“老年型”的转变,成为典型的“老年型”人口社会,由此给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良性运行带来巨大的冲击。浙江省由1998年1月1日起建立了城镇职工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经过十多年的改革探索,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商业保险公司运作的个人养老保险是解决养老问题的一种有效的补充途径。商业养老保险是各类商业保险公司开展的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是对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补充,职工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自愿参加目前浙江城镇职工的商业养老保险参加的比例为7.6%,未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参加比例为8.1%。目前,商业保险公司运作的个人养老保险已经不象过去由于受收入水平和购买能力制约,商业养老保险只能为少数较富裕阶层提供保障,多数人被排斥在经济壁垒之外。基于此,本文以浙江省商业养老保障实践探索为核心,对商业养老保险的创新做探讨。
二、目前浙江省商业养老保险市场形式
保险需求和保险供给是保险市场中的基本矛盾。保险产品由商业保险公司提供,在交易的过程中是一种无形的商品,同时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并具有特殊的供求关系。保险需求追求的是保险的使用价值,保险供给追求的是保险的价值。保险需求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推动保险供给的变化和发展,从而推动着保险企业不断进步和发展。
(一)需求角度
保险需求的总量构成了保险供给发展的可能性,人身保险市场的实际发展水平取决于保险主体的有效供给能力。
1、浙江老百姓收入水平普遍较高
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浙江省都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浙江省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为8844.89亿元,人均l7037元。虽然浙江省人均GDP在全国排第四,但是浙江省的保险业却与其发达的经济发展不相匹配。2007年,浙江省保业实现保费收入369.7亿元,比2006年增长21.7%,但是浙江省的保险密度(人均保费收入)为850.9元/人,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占GDP的比例)为2.43%,这说明浙江省的保险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
2、收入有较快提高
就业是收入的前提。经济发展速度的增长能为就业提供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又能为更多的人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省3000万农民中有230万人成为城里人。据测算,浙江省城市化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有约45万农民转为市民。2005年至2008年,浙江省城市化水平提高了6.5个百分点。新增城市人口的消费需求大约43亿元。
根据《浙江省城市化发展纲要》的要求,2005年全省城市化水平接近50%,2010年达到55%,2020年达到65%。现在,浙江省城市GDP占全省的比重超过75%、财政收入达85%以上,城市化已初具规模。资本市场的发展直接影响养老保险基金的成功运作。资本市场越发达,将使得投资效率越高、养老保险基金的增值就越有保障,经济增长也就越快。
3、人口老龄化的直接影响
由于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离退休职工不断增加,人口的所有制结构、城乡结构以及年龄结构,对商业养老保险资金的筹集、给付、运作具有重大的影响。人口所有制结构的变迁,影响着商业养老保险构建及其扩大覆盖面的工作。由于国有、集体单位职工比例逐年下降,“其他经济单位职工”人数飙升,加上增长最快的城乡私营个体从业人员,导致浙江省的人口所有制结构更趋于多样化。由此可见,商业养老保险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4、公民的养老保险意识与追求生活质量在逐步提高
保险的潜在需求产生于人们对未来风险损失的厌恶。由于传统家庭的保障功能大大减弱,以往“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想法变得越来越不现实,市场化及政府角色的转变,使得以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国家和集体负担的风险转由居民家庭承担,比如住房自有化和教育产业化政策的实施,环境的改变促使个人主动防范风险的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国保险市场的发展成熟,保险知识得到有效的传播普及,保险意识在城市居民中逐步深入人心。2007年人身保险市场调查中有57.6%的被访者表示保险对保障未来生活很重要,这一比例比2002年的调查数据高出6.5个百分点。而在2008年寿险指数调查结果中,有82%的被访者肯定了人身保险应对生活风险的作用。这些都将带动养老保险业的进一步发展。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