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有观点认为,养老产业要想实现持续发展,单纯依靠政府出让土地的方式是不行的,还是要通过商业化的方式获得土地,对此,你怎么看?
杨超:保障房的商业化运作是很难的,但养老产业相对可行。因为保障房本身就有限价的要求,比如公租房的收费标准要普通老百姓能够接受,那么土地出让的价格就不能过高,否则肯定是没办法经营的,商业机构还是要考虑资金投资的收益。
但养老产业针对的是有一定支付能力的群体,消费层次很多,而社区有相关的配套,所以推行起来也会比保障房快。
《21世纪》:中国人寿在参与养老产业上有哪些进展?
杨超:我们在几个地方做调研,比如此前我们提到的河北廊坊、海南琼海,最近我们又在浙江杭州湾做调研,我们也接到了一些省份的邀请,例如福建、云南、湖南等地方,我们都会根据当地的需求,根据我们的客户群的分布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考虑。
《21世纪》:无论是保障房还是养老产业,对于保险公司来说都是全新的投资领域,我们并不具备这方面的专业人才队伍,对组织机构上中国人寿是如何安排的?
杨超:为应对新的挑战和市场变化,我们已经成立了中国人寿投资控股公司,在控股公司的架构下新设立了三个另类投资平台,一个投资不动产,一个投资股权,第三个就是投资养老产业。而今后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将负责权益类投资和固定收益类投资等一些日常性的投资业务,两家机构合理分工,这也是符合监管要求的。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