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打还是团队?平安养老VS太平养老,力争在各自的优势项目上冲金夺银。
太平养老和工商银行携手打造的“太平工行智信企业年金计划”自2006年正式推出以来,已为近1200家企业提供了年金服务,是国内年金市场推出的第一个年金集合计划,也是第一个加入企业超过千家的年金计划。
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2008年1至6月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业务平安养老险企业年金缴费5101720.80万元,受托管理资产911479.60万元,投资管理资产1066230.40万元,三项指标均位居业内第一位。
专卖店还是SHOPPINGMALL
做专卖店还是SHOPPINGMALL,太平养老与平安养老显然有各自不同的市场定位。
“如果运作机构的效率不高,不仅推迟了员工享受‘第二支柱’的时间,也会牵扯企业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太平养老最早在市场上推崇的“2+2”模式在效率上显示了足够的吸引力。
当国内企业对企业年金的认知还很陌生的时候,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这是最早进入这个领域的太平养老需要做的事情。
在“2+2”模式中,太平养老与合作银行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整合后台服务流程,将太平养老的IT系统与银行的账户管理系统和托管系统相对接,形成整体的管理模式和标准的服务程序,再面向企业做个性化的企业年金方案设计。通过紧密整合的后台运营服务系统,客户感觉到原本看起来很复杂的企业年金计划变得非常方便,大大减轻了客户的事务性负担和人力成本,提高了整体服务的效率和可靠性,获得了客户热烈的欢迎。
“买了不同品牌甚至不同型号的汽车零部件,自己来组装汽车,难度可想而知。”太平养老有关负责人打个很形象的比喻。“而太平养老推出的‘智’系车,交了钱,加上油开了就走。”他如此描述其产品设计思路。
“2+2”模式诞生有一定的时代背景。从劳动部第一批资格看,专业养老保险公司获得的资格以受托和投资管理人为主,而银行以账户管理和托管人为主,这体现了当时监管部门的思路。基于这种情况,企业年金管理机构很自然的走向了互补的合作模式,其中以“2+2”模式最为典型。平安养老有关负责人表示。
某种意义上讲第二批企业年金资格的诞生催生了“3+1”模式,并带来了新的市场格局变化。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