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致力于打造社保、企业、商业多层次养老体系,企业年金以其独有的众多优势,日益成为一些大型企业青睐的员工养老方式。
原有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移交的钟声已经响过,除了快马加鞭地扩大年金市场份额,获得企业年金管理资格的机构也在为竞争而合作。
日前,中国民生银行与华宝信托、平安养老保险、太平养老保险等9家金融同业机构分别签署企业年金业务合作协议,就企业年金业务的市场开发、产品创新、客户服务等一揽子合作结成同盟。
工行也与平安养老保险、太平养老保险等开展同业合作,为客户提供年金一条龙服务。工行与太平养老联合设计推出的工行智信企业年金计划,由太平养老承担受托人及投资管理人,工行承担账户管理人和托管人;平安工行相伴今生企业年金计划由工行担任账户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平安养老担任受托人和投资管理人。
太平养老与工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共同设立标准企业年金计划,由太平养老同时担任受托人与投资管理人,由银行中的一家同时担任账户管理人与托管人。
业内人士指出,通过积极开展同业合作,简化企业年金计划建立流程,最大程度保证了企业年金后台运作的畅通。与“全拆分”法人受托模式相比,节约了各机构间的沟通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降低了信息传递中的差错率。从市场竞争看,机构强强联手,充分发挥各自的双重管理职能,更具有竞争优势。从客户角度看,不同法人金融机构间建立一揽子合作关系,给客户提供了更为安全、高效和经济的服务。
据保监会统计信息显示,截至目前,有51家寿险公司开展了养老保险业务,其中太平养老、平安养老、中国人寿养老、长江养老、泰康养老等5家专业公司先后开业,形成多种主体共同经营养老保险的局面。保险业已开发养老险品种百余种,业务种类包括个人养老年金、团体养老年金和企业年金等。虽然养老保险的服务领域在不断扩展,但如何与时俱进研发市场需求的产品,解除养老的后顾之忧仍然是各大保险公司的重中之重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