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养老险公司的业务规模已经取得长足的发展。2011年,5家专业养老险公司共实现企业年金缴费410.5亿元,受托资金1378.2亿元,投资资金1324.7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14.9%、32.6%和86.9%。
事实上,自2007年保监会开始公布专业养老险公司企业年金业务情况以来,专业养老险公司企业年金缴费增长了3倍以上,受托管理资产增长了10倍以上,体现出其在企业年金市场中的活力。
不过,硬币的另一面却是:规模的提升并没有带来盈利。受制于展业成本偏高、投资能力不强,多数专业养老险公司仍处于亏本经营的态势中。截至2011年底,除了平安养老率先实现盈利外,其他4家专业养老险公司仍亏损。有专家指出,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销售成本提高,投入期限拉长,资金运作的投资回报又难以出挑,这使得市场上各家专业养老险公司普遍处于亏损状态。
平安养老董事长杜永茂表示,企业年金市场每年的业务增量不到500亿元,却有养老保险公司、银行、证券公司等近40家企业竞争,明显僧多粥少。除了受托业务,在其他业务领域,专业养老险公司与银行、证券和基金公司相比劣势仍较为明显。相关数据显示,工行、建行和招行占据了账户管理数总量的70.35%;平安养老和太平养老仅占24.73%的投资管理市场份额。
资本市场的低迷是专业养老险公司投资收益不高的硬伤。相比于控制业务获取成本,提升企业年金受托、投资管理资产的收益水平对于专业养老险公司实现盈利的意义更为重大。不过,2008年权益市场大跌72.8%、2009年金融危机余震不断,资本市场的波动使得专业养老险公司很难体现投资能力。长江养老“上海社保过渡计划”整体资产实现11.27%的累计收益率,平安养老过去5年中单一计划的年化收益率达到13.55%,这些已经是同期年金市场平均收益率水平中的佼佼者。而从养老险公司2011年的企业年金投资运作来看,超过3%的投资收益已经被业内认为是不错的表现了。
去年2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银监会、证监会及保监会发布修订后的《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企业年金基金股票投资上限比例由原先的20%提高至30%,固定收益类投资上限由原先的50%提高至95%。这一度被看作是提升企业年金投资收益的重大利好。本刊顾问、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指出,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周期相对较长,对投资安全性的要求非常高。而根据此前的市场实际反映,企业年金基金投资品种多为蓝筹为主的大型国有企业股票,加上现今资本市场震荡起伏,短时间内的投资收益不会出现明显的变化。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