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保险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保费收人年均增长34%,发展速度极快,但发展非常不平稳,与城市相比较,农村的商业保险发展十分缓慢,主要表现在:一是保费规模小。以寿险业为例,发展成果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寿险发展相对滞后。2003年全国寿险保费收人3011亿元,其中农村寿险保费收人不到30%,农民人均保费不足100元,远远低于287元的全国保险密度。二是保险覆盖率低。保险业具有典型的二元特征,城市人口集中,经济发达,居民收人较高,经过多年的市场开拓,城市寿险市场日益成熟,居民投保率较高,而广大农村仍处于市场拓荒阶段,保险覆盖率偏低。据零点公司调查显示,在农村,每100个人中只有12人不同程度地享有保险,而在大中城市,每100个人中就有54人购买了不同的商业保险产品。三是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当前,制约农村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有:
第一,农民保险意识淡薄。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地区,信息闭塞,农民文化水平较低,传统消费观念根深蒂固,加上保险宣传不到位,宣传方式单一,宣传力度和深度不够,农民保险意识淡薄,对保险的接受和认同能力极为有限,往往只注重保险的储蓄功能而忽略保障功能,对保险缺乏正确的认识,购买保险的意愿非常微弱。
第二,市场主体供给不足。开展“三农”保险业务的市场主体太少,根本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目前,只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两家国有控股保险公司在县域保险市场开展业务,太平洋保险公司和平安保险公司两家全国性保险公司,只是在设立分支公司的大城市的郊县做一些农村业务,其它的地区性公司很少涉足农村业务。其中,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农村寿险业务的保险收人仅占其总保费的10.6%,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农业保费收人只占总保费的0.6%。
第三,农村商业保险产品单一。农村寿险产品结构单一,缺乏针对性,无法适应农民的实际需求。我国寿险市场上现行产品大多是根据城市居民的收人状况和需求特点设计的,比较符合城市居民的购买需要,各保险公司简单地把在城市销售的产品直接或稍微改头换面就搬到农村市场来,全然不顾农村与城市的保险需求差异,难以适应农民的实际需要,如保费相对较高,大多数农民无力承受;农民保障要求高、投资意愿低,投资分红险不适应农村市场等。
第四,保险营销队伍整体素质偏低。随着保险业务的飞速发展,县级保险公司特别是农村营销服务部的个人营销员队伍迅速壮大,由于缺乏正规的保险业务培训,营销人员保险业务、法律法规、诚信道德等素质较低,制约了农村寿险业务发展。
第五,农村网点建设和客户服务体系不健全。保险公司普遍存在“重展业、轻管理”的现象,还没有将客户服务工作摆到重要的位置。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