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保监会公布的信息,2004年在各类人身险产品中,寿险全年保费收入占人身保险保费总收入的88%,而北京某咨询公司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已购买了寿险的市民中,有60%购买的是养老保险,可见如今养老保险仍是市民投保的重头。
然而,记者注意到不少市民在决定养老保险保额和选择保险产品时,并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专家提醒,为规避通货膨胀的影响,市民在选择养老保险时,可优先考虑分红型养老保险,且要注意待选产品保障侧重点的不同。
充分考虑通胀风险
养老保险是一种年金保险,即市民在年轻时定期缴纳保险费,等到合同约定的年龄就可以开始持续、定期地领取一定的养老金。通常,从市民购买养老保险到领取养老金,可能相隔10年、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因此,在购买养老保险时必须充分考虑到期间的通胀风险。
假如目前我们每年需要6000元的基本生活费,某市民的养老保险在20年后每年可以领取1万元。但20年后,1万元能否相当于今日的6000元,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呢?这要受未来20年通胀的影响。
有专家预测,2004年我国的通货膨胀率在4%左右。如果不计利息收入,不算时间成本,按4%的通胀率估算,20年后的1万元的实际购买力还不如今天的5000元的实际购买力。
优先选择分红型
为规避通货膨胀的影响,市民在选择养老保险时,可优先考虑分红型养老保险。
表中A产品、C产品为同一公司的两款养老保险,A产品为传统养老保险,C产品为分红型养老保险。市民若打算60岁后每年领取1万元的养老年金,A产品20年需缴保费约26万元,C产品20年需缴保费约28万元,由于C产品可提供满期给付和分红,两者用于养老金给付的保费差别并不大。
另外,据了解,一些没有冠以“养老保险”名称的保险品种也可以起到养老保险的作用。如新华人寿、泰康人寿就曾分别将“吉庆有余分红险”和“松鹤延年两全分红险”作为养老保险来推介。
不同产品保障侧重点不同
养老保险有不同种类,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有的注重身故保障和养老金二者兼顾,有的则侧重生存给付。表中B产品侧重生存给付,A产品则侧重身故保障和生存给付之间的平衡。
以30岁的男性,60岁开始领取年金,20年交费为例。从养老年金的角度来分析,虽然B产品的保费是C产品的2.32倍,但养老金领取的比例却是C产品的4倍。同时,B产品所领取的养老金金额是以基本保额加复利累计分红保额为基数进行计算的。相对于C产品按固定保额为养老金的计算基数而言,B产品不论是在计算基数还是领取比例方面都有优势。
然而,从身故给付的角度来看,C产品的身故给付在领取养老金前要高于B产品,在领取养老金后,B、C产品的身故给付哪个更优厚则要视B产品的红利积累状况而定。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