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是我们比较熟悉的“过分轻松型”。这类群体觉得只要有了社保、有了养老金,退休就不用犯愁,日子一样可以过得有滋有味。不过,大概是受到周围“理财规划”大环境的影响,这类群体的数量正在减少,人们开始意识到退休生活的质量更多取决于个人的资产积累。
与此同时,另一类人群开始膨胀,他们对退休生活比较消极。害怕退休、害怕钱不够花是他们共同的特点。这类人群往往会对未来开支有较高预计,直接导致的后果是心理压力巨大,甚至影响现在的生活品质。
比如在老年医疗费用的估计上,有不少人会觉得存够100万元才能放心,而实际上这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完成的指标。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逐步健全、完善可以让我们对未来就医情况抱有乐观的估计,虽然医疗费用总体呈逐年上涨的态势,但大部分人并不需要全额负担。此外,年轻时投保的医疗类商业保险也能为将来做铺垫,比如门急诊医疗险、重大疾病险、癌症保险、护理险等等,在经济上给予被保险人的支持是不能忽视的。如果以上两项保障你都无法享受,那么可以结合一般一次大病所需要的花销和目前的年龄做个计算。比如距离疾病多发年龄60岁还有10年时间,可用20万×1.1^(10)=52万元(20万元为现在大病医疗平均费用估值)来估计。
如果说每个人都应该对医疗费用有所打算,那么在其他一些开支上,就未必人人需要了。比如餐饮费用就因人而异,每天山珍海味并非每个人的梦想,又比如旅行花费,对于没有这种爱好的人来说也可不必多此一举。
为了筹足未来医疗费用或其它储备金而牺牲当前的消费能力是“消极型”人群常犯的错误。有位刚刚工作不久的朋友开始做基金定投了,很多理财师都说,要从30岁开始做养老准备,而且越早越好。他3200元月收入中,有800元需要支付房租,1000元用作基金定投,余下的1400元应付日常生活,包括每天往返单位的交通费、伙食费、公共事业费、服装费、宽带费等等。
“每个月末都很紧张,有时候就靠吃包子过日子”,朋友的这句戏言一点都不夸张,还透着几分无奈。而他之所以会如此窘迫,应该归咎于那1000元的基金定投。在能力达不到的时候,为了投资而投资,只会适得其反。现在的美好生活消失了,未来的投资成果还看不到,这又是何苦呢?
过去的五六年间,我们开始接触理财,渐渐明白退休需要规划,懵懵懂懂的我们一路摸索,但低头走路可别忘了抬头看路。退休规划是为了养老无忧,而不是为现在增添无尽的烦恼。一个好的理财目标既要做到明确化,明确期限与数字,更要结合自身的经济、健康等具体情况,合理一些,适度一些,而不要过于自悲或盲目求大。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