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日益高涨的物价,一边是相对稳定的退休收入,这下,一贯“保守”的老年人也有些坐不住了。记者了解到,最近,杭城的老年理财族正在日渐增多。
学理财,抗通胀
“现在吃的用的都在涨价,钱放在银行是越来越不值钱了。”65岁的李淑兰说,以往,她一直把结余的钱存在银行,觉得这样既有收益又安全。可是现在她正和老伴学习如何理财,想办法让养老金也“涨”起来。
在证券交易厅,记者见到了75岁的杨友仁。他是个老股民,十几年的股票炒下来,倒也没亏钱。“我不多买的,一年最多三四只股票。”老杨感觉,股市虽然有风险,但像他这样的老股民,有点投资经验,只要操作得当,获得的收益一般能比存在银行高。
68岁的李月则表示,她存下的退休工资大部分都花在了孙女的身上,另有一部分买了基金、债券等理财产品,“我不会冒风险赚钱,只求保本增值,能获得稳定的回报。”
老年理财,安全第一
“最近,来买国债的老年人比较多,5年期的国债更是在1个小时左右就销售一空。”某银行杭州分行贵宾理财中心负责人丁志毅的一番话,也印证了这一现象。
在这里,丁志毅也希望通过本报提醒各位老年朋友:理财有风险,在注重理财的同时一定要留出部分资金应急。“老年人的收入比较固定,抗风险能力也比较低,理财首先应该考虑产品的安全性,不要过分重视收益。”另外,还要注意选择简单化、流动性高的理财产品,如国债、银行短期理财类产品等。当然,也可以在可控范围内适当地选择些高风险产品,但一定要注意适度。
“目前,存款仍是老年人最常用的一种理财方式。”不过,丁志毅并不建议长时间的定期存款,他认为,选择一年期相对合适些,因为这样,急用钱时不易损失利息收入;而且在加息预期下,可以保证加息后及时转存,以保障利息收益。“如果一定要存定期,可以将存款"化整为零",等额分成若干份一起存;或是隔一个月存一笔,循环存。”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