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法国政府宣布实施延迟退休年龄的计划,将退休年龄从60岁延迟到62岁,领取全额退休金的法定最低年龄提高到2023年的67岁,如果在67岁之前退休但希望领取全额退休金的话,就需要缴纳不少于41年的社会分摊金。尽管法国决定用8年时间将退休年龄推迟2岁,但仍引起巨大争议。另据《环球时报》报道,日本已经从2006年开始到2013年逐步将退休年龄从60岁调整到65岁。美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等西方发达国家都设定了未来10-20年将法定年龄调整到67岁的计划。是什么原因让各国政府下此决心一再延迟退休年龄呢?
延迟退休“事出有因”
据新华网报道的法国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若不改革,法国退休金赤字在2010年将达到323亿欧元,2018年将达到423欧元,面临“破产”。据《新京报》报道,在2004年我国养老金“空账”已经达到7400亿元。那么导致养老金账户亏损的原因是什么呢?
其一,人口出生率下降。社会养老,实质上就是“在职人口”供养“退休人口”,在职人口对应的是养老金账户的进项,退休人口对应的是养老金账户的出项。法定退休年龄,正是规定了全社会在职人口“供养”全社会退休人口的法律责任与负担。人口出生率下降,而在职人口也相对减少,导致社保养老金的进项减少。
其二,人口预期寿命延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人口预期寿命正在不断地延长。解放前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为35岁,现在已经达到75岁,美国更是超过78岁。寿命延长,“退休人口”的比例就会上升,领取养老金的人越来越多,导致社保养老金的出项增多。
其三,社保养老金的投资收益相对低。目前养老金主要是进行银行存款和购买国债,银行存款中近80%到90%为短期存款,2009年投资收益率不到2%。面对物价波动,造成了资金缩水。
一方面是进项的相对减少,另一方面是出项的绝对增加,再加上投资收益低于物价波动导致缩水。20年后,很多国家的养老退休制度都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退休后养老生活如何解决
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是以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为特征的养老保险模式,个人和企业按照员工工资数额的一定比例缴费,分别进入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账户。以月薪6000元的员工为例,不考虑通货膨胀、工资增长及账户利息等因素影响,假设30年后退休时的社平工资是2000元,则按目前社保政策,每月大概可以领取的退休金为1800多元,社保替代率约30%,而按照国际惯例,替代率达到80%,才能保证退休后的生活质量不下降。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