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养老需求是刚性的,宁可保守一点,也不要让自己年老体弱之后的生活陷入困顿。
平均收益率设定别太固定
财务规划师大多喜欢用“年平均收益率”来计算退休后可从投资组合中每年提取多少资金或百分率的传统方程式,现今看来,这种简单的方法好像在引领大家走向晚景贫困的道路。
在一个为期数十年的长投资期内,往往包括牛市及熊市的多个过程。
对于“买入并持有”的投资者而言,投资期内何时出现升市及跌市的先后次序并不要紧。
但对退休人士而言,他们通常需要从投资组合中定期提取资金作生活费,跌市在何时出现便十分重要了。以投资期内年平均收益率来计算退休所需资金,忽视了投资期内提取资金与市场所处阶段的互动关系,纯数学式地简化了问题,令退休规划的误差及出错的机会大增。
举个例子,一个人退休后不久便遇上熊市,他的投资组合可能大幅贬值,再加上又需从投资组合定期提取资金,结果当下一次的牛市开始时,其投资组合可能已所剩无几,能带来的回报金额亦十分有限。这就导致其投资组合总值不停地萎缩,晚年余生也难以美妙了。
所以现今美国等发达市场的不少大型金融服务机构,如摩根士丹利及嘉信理财都使用新的概率分析法。简单而言,就是把投资组合每年回报率的上下波幅包含于计算中,并做数以百千计的仿真运算,从而得出一连串可能的结果,继而推算某一特定结果的几率,以便作为退休规划时的参考。
对于我们读者而言,如果找不到那么专业的理财顾问,只能依靠网上的退休计算器或自己手工计算,那么也不要灰心。关键在于我们头脑中要有这样一个“概率”的概念。为了区分今后十几年、几十年内市场可能发生的不同状况,我们可以多做几次模拟运算,设置不同的平均收益率加以体现,然后在不同的计算结果之间进行综合比较,令自己有个大致的范围概念。
常用退休计算器可能过于“呆板”
其实,不仅仅是投资回报率的设定过于“从一而终”,现今常用的退休财务规划工具大都有这样的问题,它们大多使用常态模式,实在太简单化了,模式中的参数如每年收支差额变化、通胀率、投资回报率等都是假设为固定不变的。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