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商业养老保险能养老吗?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到底是不是划算?看来各有各的看法。那么对于养老保险的产品设计,保险公司又是什么样的考虑,在他们的设计当中,商业养老保险究竟能起到多大的保障功能呢?
答:目前,我国的商业养老保险品种分为传统型和新型投资型两种。传统型养老险的产品利率一般固定在2%-2.4%,对于保险金的领取时间、领取金额均可事先商定;中国人寿的“国寿养老年金保险”、太平洋人寿的“长寿年年年金保险”均属此类型。新兴投资险包括投资连结保险、万能寿险和分红寿险,如泰康人寿的“泰康永福人生年金保险”、“中国人寿的”国寿稳健一生团体年金保险“等。从市场份额看,新型保险占比高达90%,传统保障型寿险仅占10%。而在新型养老保险中,既有1.5%-2%的保底利率,又有不确定分红收益的分红险是大热门。200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分红险在寿险销售份额中占比57.06%,其次是万能险的21.79%。而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由于对未来经济走向、物价等一系列因素的不确定,大多数投保人对于买入的养老保险的收益状况比较模糊。
商业养老保险历经三十年的发展,品种和规模都在逐步扩大,养老市场的巨大商机正吸引着不少资本前来掘金,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公司、银行理财等诸多渠道都有不同的养老保险产品,品种非常繁杂。面对雾里看花般的养老保险市场,消费者也是颇费脑筋。
前面的节目中我们看到,一边是投保人喊亏,一边是保险公司高喊利损差。这对矛盾限制了目前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实际上,在美国等国家,商业养老保险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做法,美国2011年养老金储备中10%来自社会保障,其余90%来自于包括企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在内的自愿性个人养老金,这一点在中国恰好相反,那么,到底怎样才能让商业养老保险发挥它的保障功能呢?
按照国际社会的惯例,社保强调的是社会公平,它的基本原则是:低水平,广覆盖,保障是保而不包。更多个性化的保障需求,实际上是由商业保险来做补充的。反观国内商业养老保险市场,历经三十年的发展,市场一头是雾里看花的消费者,另一头是委屈的服务提供商,怎么才能让商业养老险真正发挥养老保障功能?中国养老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管理养老金体系,从税收优惠政策、搭建风险交易平台,推动自愿性养老保险制度的形成,让企业年金和私人养老金走上快速发展之路,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