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秉文:拉美是开历史先河,把公共养老金制度变成一种私有的方式。智利在现收现付的情况下改成引入账户,马上遇到一个转型成本。以前现收现付一个人工作能养活父母,改革后,一个账户自己养活自己,这样父母谁养活呢?这就出现转型成本。
智利和拉美国家用认购券的方式解决了转型成本。这样转型成本就均摊在各年中。我国将个人账户引入进来,但却没有解决转型成本的问题:没有认购券,没有转移支付,于是形成较大规模的空账。目前,全国个人账户做实仅1300亿元,空账高达1。3万亿元。这是我们不成功的地方。
日报:中国从2000年开始做实账户试点,总体来说进展并不满意。你如何评价这个状况?
郑秉文:从目前来看,应该说做实个人账户的试点已陷入困境。试点进行了10年,但做实的只有1300亿元。尤其是去年金融危机以来,做实改革试点停滞不前,中央已允许个别省份从做实了的个人账户中取钱来补足统筹部分所缺的资金。这个口子一开,意味着个人账户名存实亡,甚至成为一个山芋,弃之可惜,“实”之无味。
中国首创的统账结合走入死胡同
日报:存在这么多问题,你认为现行的养老制度是最适合中国的制度选择吗?
郑秉文:基于我刚才的分析,这个制度存在不可调和的一个矛盾,现行的融资方式和给付方式都不可持续了。
总的来说,可以做出这样一个判断,中国首创的统账结合养老保险模式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其账户的引入是不成功的,其功能是失灵的,难以实现市场化投资。其统筹部分,在典型二元条件下,也基本是失灵的(统筹层次难以提高,派生很多其他制度弊端),没有实现当初制度设计者的初衷,这也是因为,当初的制度设计者没有料到中国会有一个持续30年的高速增长。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