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是第22个“世界人口日”,联合国人口基金将今年的主题确定为:70亿人的世界。与此同时,安联集团2011年最新一期的《人口结构变化报告》表明,中国劳动力市场将在2013年迎来拐点,“未富先老”已是不争事实。人口结构的变化,使得商业养老保险积极参与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不再仅被视为“应有所为”,而被寄望“使命所在”。
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00年到2010年,中国的人口出生率仅为0.6%,相比1990年到2000年减少了一半。按照中国社会60岁的退休年龄计算,2013年,劳动年龄人口(16岁至60岁人口)将达到峰值,随后开始进入退休潮。不仅如此,目前中国的退休人口(60岁及以上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约为19∶100,而到2030年这个比例会攀升至40∶100,到2050年则会高达64∶100,这意味着届时100个劳动力将必须供养64个退休人口。
目前我国养老保障体系有三个层次: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从7月1日开始,我国正式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到明年基本实现全覆盖。但由于社保原则是“低水平广覆盖”,只能满足人们最基本的养老保障需求,在客观上为商业保险留出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记者认为,结合目前正在进行的探索,保险公司至少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肩负起“使命”:
第一,加强与政府部门沟通合作,促进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社会保险个人账户的运作。2010年,中国人寿衢州分公司与浙江衢州市衢江区政府签下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服务合作协议。2011年5月,衢江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处理中心揭牌,合作以“政府主导、资源整合、协作服务”为基调,中国人寿衢州分公司发挥自己在经营网络、服务队伍、培训机制和管理经验等方面的资源优势,配合当地有关政府部门共同搭建起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服务平台。这种参与模式类似于商业保险公司经办政策性业务模式。
和社会保险机构相比,商业保险公司具有更专业化的管理和投资技术。保险业参与社会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的投资运作,可以为个人账户基金的保值增值提供合理有效的方式,更好地抵御由于通货膨胀等因素所带来的基金贬值压力和人口老龄化所导致的基金需求激增等问题。
第二,商业保险公司应积极创新保险产品满足不同的个性化保障需求。近期,中国保监会允许部分保险公司试水变额年金保险,被视为对养老保险产品的创新。这种产品兼顾养老、投资、最低保证三方面功能,较符合我国保险消费者的心理偏好。
第三,商业保险公司积极参与到企业年金的经营与管理中。企业年金在资金性质、投资渠道、风险管控、现金流管理方式等方面与商业养老保险极为相似,商业保险可借助特有的精算技术优势,按照市场和客户要求,依据风险和收益最优比较,适时开发出科学合理的年金产品。例如,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辽宁省参与企业年金,为企业和职工提供更为稳妥的养老保障服务。
第四,运用保险资金创新性投资解决社会化养老问题。2009年,泰康人寿在国内首倡和实施的养老社区项目获批,2010年3月“泰康之家”正式成立,这是保险业首家养老社区投资实体。泰康人寿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认为,保险资金的进入能够通过反向抵押等方式帮助有一定经济实力的退休人员及其子女盘活存量资产,支持以房养老,提高支付能力,进而提升养老社区的服务品质和持续经营能力。同时还可以把未来的货币支付养老金方式,提前10年、20年转化成实物养老的方式,抵御未来的通货膨胀和资产增值后的成本上升,保证养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