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上老得最快、老人最多的国家,养老已经成为我国年轻人必须面对的难题之一。“未富先老”意味着社会能提供的资源非常有限,各方面的准备也不够。目前,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1.49亿。(12月7日《中国青年报》)
家庭养老一直是中国养老的主要方式,一辈辈就这样传下来。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吴明曾对317位老年人进行的调查显示:82.56%的老人愿意在家养老,和亲人在一起。一代代传下来的“家庭养老”模式,将遭遇“四二一”式家庭结构的严峻“挑战”。这里面涉及到观念,更涉及到相关养老政策、养老知识与养老体制等方面。
养老政策不能“慢慢变老”。种种迹象表明:社保卡有望在全国实现“一卡通”。但是,尽管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在不断完善,但是距离社保全国统筹的终极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路程。即使今后社保机制“很完善”,最多只实现了“老有所养”,是否能达到“老有所乐”、“幸福养老”呢?
我们的国情是,“未富先老”,很突然很迅速地进入老龄社会。我们的准备不足,“不知道如何养老”困惑着很多人。曾有调查显示:有71.6%的被调查者表示,今后打算“靠社会养老保障”养老。“年轻时攒钱”、“退休时再找活儿,干到干不动为止”成了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其中也折射出养老知识的匮乏。在保障制度完善的国家,职工在为退休养老做准备时,通常会去咨询专业的理财规划师,可以合理规划避税、投资多元化组合等。可我们向谁咨询去?已知的、可行的养老方式,除了“家庭养老”外,似乎只有“靠社会养老保障”。
“家庭养老”在今天、在未来已是不现实的,“社会养老”的期望值也不能过高估计。自主养老就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个现实的选择。在养老方面,现在最缺乏的是多渠道、多元化、多保险的体制,缺少能够调动与发挥自主养老潜能的机制,缺少“量体裁衣”的专业机构。渠道越多,风险越小,这是浅显的道理。因此说,应对“未富先老”,多元化养老体制要永远“年轻”。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