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筹备个人税延养老保险试点业务的员工现在都没事可做,暂时停滞了。”某合资寿险公司高管无奈地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多家试点公司均在人力和硬件上做好了准备。此外,由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为个人税延养老试点所建的数据系统平台已经于去年12月暂停了开发。
2009年,上海因拟进行投保人在税前列支保费,在领取保险金时再缴纳税款的补充养老保险试点引起普遍关注。然而,进入2010年,试点并未出台明确的时间表,沪上众多险企亟待该政策早日明晰。
试点停滞
上述合资寿险公司高管告诉记者,早在一年前,公司就对员工进行了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的相关培训,软件开发、后台运营甚至包括产品的设计已经到位。然而,忙活了一年之后,由于政策层面仍不明朗,相关工作不得不暂时搁置。
“保监会对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并无太大异议,目前试点推进主要卡在财政部。”上述高管如是认为。
在保险业界看来,有关部门对企业年金的税收政策收紧是此番个人税延型养老险试点迟迟未获批的主因。2009年底,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企业年金的个人缴费和企业缴费计入个人账户都须征收所得税。
此前媒体披露的试点基本方案是在DC(缴费确定)模式下,寿险公司开发契约型分红险和万能险,而养老险公司推信托型账户。每月税延金额(在税前列支的保费)不超过500元,每年不超过6000元。记者采访的多家保险公司高层人士均表示,这只是当时做模型时的假设,现在谁都不好预测。“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非常复杂,到底采用是税基、税率还是税额优惠的问题,也仍存在激烈的讨论。”某寿险公司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说。
上述寿险公司副总经理说,在去年年底递给财政部的方案中,保险公司提供了每月500元、800元、1000元三个税延额度供决策层参考。“500元税延获得认可的可能性比较大。”但每月500元税延金额对个人来说则偏低,养老金替代率(退休后退休金/退休前工资)并不够。提供500元、800元、1000元三个额度,可以照顾各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供决策层挑选。
不过,东方证券保险行业分析师王小罡认为,即使每月税延额度1000元也不算特别高。缴20年每年1万元的保费,退休后每年也只有两万多元。算上通胀因素,这笔钱对养老的需求也并不是大数目。现在每月缴500元,20年后每个月才领取1000多元。
险企只待政策东风
一家养老险公司人士向记者表示,去年业内预期个人税延养老试点会在今年一二月份推出,而彼时正好能赶上企业发年终奖。“我们预期员工在年终奖发放时购买补充养老型产品的意愿相对强烈。如今这波销售行情已经错过了,大家只好静心等待。”
但王小罡比较乐观:“我觉得不用很悲观,现在居民存款很多,保险公司就算错过年终奖行情,只要有税收优惠,未来仍有机会。”
前述合资寿险公司高管告诉记者,企业客户非常接受这个试点,希望对额度有一个选择的空间,也就是设立一个上下限。
由于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采用的是个人缴纳,企业统一安排,在一定意义上,原来有团险份额优势的寿险公司将占得先机。
在上海地区,除了团险有优势“老三家”——中国人寿、太保寿险、平安人寿之外,泰康人寿和新华人寿也有竞争优势。王小罡认为未来的市场竞争也许会非常激烈。
“个人保单个人出钱,才能解决企业年金带来的企业效益不均、分配不均的问题。从根本上讲,目前居民养老除了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外,大部分都是靠储蓄养老。”上述养老险公司内部人士表示,对这种政策驱动型的产品和服务,保险企业都非常感兴趣。
在发达国家,社会保障、企业年金和个人购买商业保险,三方结合保证养老金的模式十分普遍。但就我国而言,养老保险体系的这三个层次仍待完善:第一层是强制性的基本养老保险;第二层是团体险式的企业年金所覆盖的职工人数仅占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的5。97%,且发放的大部分是福利待遇好的国企。第三层是个人购买商业保险。
今年两会上,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已经呼吁要减轻税收负担。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呼吁加大对企业的年金税收优惠力度,并对个人年金等养老保障性缴费采取国际上通行的延迟纳税政策。浦发银行董事长吉晓辉则提出,应在目前规定企业年金中企业缴费5%的企业所得税免税的基础上,给予个人缴费5%的个人所得税免税,且企业缴费分配进入个人账户时不征个人所得税。
“现在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要政策一声令下,我们就可以开始。”上述合资寿险公司高管称。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