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09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达1.67亿人,占总人口的12.5%,占全世界老龄人口的1/5,成为世界上唯一老龄人口过亿的国家。据预测,到2035年,每两位老人,对应仅有1名孩子。老龄人口的迅速增加,对我国的社会保险、医疗保障及社会伦理等方面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老龄化?调研
城里养老条件好,难在没床位;农村养老空气好,难在条件差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相叠加,老龄问题与利益格局调整、思想观念变化相交织,已经并将进一步成为中国改革发展中不容忽视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全国政协常委李崴说。
据民政部统计,除青海、西藏、新疆外,全国其他省份均已进入老龄社会。老龄化最为严重的是上海,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比例高达22.5%,而北京这一比例也达到了18.2%。
“银色浪潮”所带来的养老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北京市政协围绕养老机构展开调研,发现北京“城里养老条件好,难在没床位;农村养老空气好,难在条件差;身有病残不能自理,难在无处收;退休工资收入低,难在价位高”。根据陕西凤翔县政协组织的入户调查显示,农村老人赡养存在着劳动负担重、供养水平低、生活照料少、精神赡养缺、医疗条件低、文化生活贫乏等问题。
在经济发展水平远低于城镇的农村,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更为突出。全国政协常委张维庆认为,在城乡二元体系下,中国大量农村年轻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导致农村的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使农村地区成为我国经受人口老龄化冲击最严重的地区。
在陕西凤翔县,农村老龄人口约4.8万,占全县老年人口的3/4以上。农村老年人中,五保老人和低保老人分别为399人和9100人,无经济收入、依靠子女养老的约有1.01万,依靠自己劳动收入和积蓄养老的有3.8万人;空巢独居老人占了将近一半。
相较城镇而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目前在整个农村还没有建成社会保障制度,医疗水平、基础设施条件差,而大量的空巢老人缺少“精神赡养”、文化生活贫乏的现象更为严重。针对这一情况,政协委员建议农村老人赡养工作应该把“老有所养、老有所医”作为根本保障。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