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主要方式可以归纳为六种方式:
1家庭养老:这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是在农业经济社会形成,并通过传统文化固化的养老模式;
2土地养老:由于在我国农民拥有土地“使用权”,可以保证农民把土地作为基本的生产资料获取保证其基本生存条件的生活来源,所以一直以来被视为农民的天然保障;
3农村社区养老:仅在少数经济发达地区试行,主要方式是提供养老金和举办敬老院等;
4商业养老保险,仅在少数经济发达地区的富裕户中存在;
5“五保户’制度:由农民集体经济组织负担,实行费改税以后将由政府负担;
6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尽管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方式种类较多,但前瞻资讯产业研究院金融行业研究小组认为,以上方式保障程度均较低,其中:家庭养老就是所谓传统的养儿防老的思想,这种思想应该予以摒弃;土地养老政策相对高龄的农村居民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劳动能力的丧失,这种方式也显得苍白无力;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即“新农保”政策与“五保户”制度,这些政策给居民带来的补贴收入也是微不足道,意义相对不大;而农村社区养老保险制度的普及性较低,因此可行性也并不高;综上所述,目前,我国要解决农村养老问题,那么只能依赖商业养老保险制度。其实,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农村商业养老保险普及度不高,但是,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必将推动农村商业养老保险的需求总量和结构的增加。
但在目前,要大力发展我国农村商业养老保险,相对而言,难度依然较大,究其原因,前瞻资讯产业研究院金融行业研究小组认为:一方面由于我国农民保险意识呈现地区差异,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民对保险具有一般性了解,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民缺乏了解,最终导致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民投保意愿整体不强;另一方面,农民的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相比,差距依然较大,投保能力依然较低;第三方面,与商业养老保险产品本身的定价也有一定的关系,由于产品价格较高,制约了农村居民对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的需求。
尽管农村商业养老保险市场发展障碍重重,但是整体来看,近年来随着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以及农民文化水平的提高,保险在农村的普及率得到了快速提高,这为商业保险在农村的业务拓展创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保险知识普及率和保险意识的提高,有助于推进商业保险的发展。其次,近几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不断增长,这无疑给商业保险进入农村市场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尽管目前农民投保能力不足,但确实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基础。
但在针对农村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定价上,保险公司还应该具体结合农村市场的特点,制定合理的价格或保险费率,为不同的农村居民制定个性化的保险产品,只有这样,在开拓农村商业养老保险的市场中才能抢占制高点。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