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
养老金融50人论坛主办、天弘基金承办的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首届峰会近日在京举行。与会专家们就如何弥补未来养老金巨大缺口,确保中国人能老有所依发表了观点。
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董克用表示,从远期看,如果我们的现行政策不变,到2050年养老金缺口达到GDP的70%以上。“当前来讲,我们的养老金储备是不足的。我们的储备有个比较,我国的养老金资产相当于GDP的比重不到10%,而同样的大国,美国将近GDP的1.5倍,OECD国家也相当于77%。”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表示,要真正做到多支柱的全面发展。首先,要夯实国民基础养老金,第二,要放大职业年金、企业年金,第三是激励个人账户。
中国
社会保险学会会长、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胡晓义指出,在三支柱当中,要加强企业年金,职业年金这条短腿,加粗个人养老保障资产的这条细腿,这样才能改变过度依靠基本
养老保险的不平衡格局。
天弘基金总经理郭树强表示,养老金融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他提出两点建议:
第一,加快推动养老第三支柱体系建设,早日建成全面覆盖的个人税延型养老账户。首先,第三支柱有利于充分调动个人积极性,培养居民自我规划、自担分担的养老观念和习惯,减少政府过多压力。其次,个人养老账户可以允许居民自主选择丰富、合格的金融产品,各类金融机构之间充分竞争,还能够更好地实现养老资产保值增值目的。此外,利于培养个人在养老账户之外资金的投资管理,更加稳健、长期,也有利于我们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
第二,积极利用互联网新技术为养老事业服务。现在已经可以做到让养老投资与服务直接通过手机来实现,居民可以便捷地进行个人养老账户的产品选择、申购,甚至包括对第一、第二支柱所有养老账户的余额收益进行及时查询、领取,方便学习养老金理财知识,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极大的便利。如果将养老服务植入手机,为几亿人服务,需要快速高频的系统服务,而我国的金融机构已经具备了这样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