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社科院的专家在“中国和拉美养老金制度国际研讨会”上透露,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个人账户“空账”已达1.3万亿元。这个被从一次学术会议上经专家之口透露出的消息,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更引起许多人的担忧――未来谁给我们养老?
养老金亏空源自制度设计,解决养老金空账问题,表面上看是一个经济制度的设计问题,但从深层次上讲,是一个调整现代社会价值观的问题。反思经济社会发展给人们带来的文化价值观的变化,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有关老龄化问题的探讨带来别样的思考。
从根本上说,人口结构的转型,是造成养老金制度捉襟见肘的主要原因。而人口结构的转型,又与我们人类选择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密切相关。工业化与后工作化的社会运作模式,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价值观的变化,
必然导致人口结构的变迁。所以在我们喋喋不休地争论,应该拿什么填补空账的“大窟窿”时,还不如静下心来,反思我们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态度。
老年人增多,并不是老年人的错。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这些都使人的寿命增加。人活得越来越长,是社会进步的标志,这是好事。但另一方面,迫于生活压力与竞争压力从而使出生率大幅下降,却从另一方面加重了老龄化的趋势。类似这样的情况,在沿海发达地区,在部分大中城市,迹象明显,同样令人担忧。
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为什么现在大城里婚龄和育龄持续推后?为什么现代许多城市的年轻人以“生活压力大”为由拒绝要孩子。这背后似乎又和高房价、高消费和年轻人对未来的重重忧虑攸息相关。
我们的发展究竟是为了什么?一方面为老年人的安康奠定了物质条件,另一方面又为年轻人的发展制造了精神压力,这样的二律背反,到底是一种反讽,还是一种无奈?
解决养老金空账,最终还是要依靠“发展”。没有发展,国家拿什么钱去埋单?但是这样的发展,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发展?这倒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一翻。
和谐发展,科学发展,是我们的唯一途径,一个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社会,其中蕴育的和谐价值观,才是我们最需要的精神寄托和行为动力。抓住这个根本,或许才能找到解决社会养老问题的关键“钥匙”!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