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上海市保监局在该局会议室召开上海保险业通报会。在通报会上,上海市保监局局长马学平表示,要大力推进寿险机构调整。加快推进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养老社区建设、个人信托型养老产品试点、企业年金试点。在医疗信息共享机制建设、委托商业保险建立罕见病风险管理、开展高端医疗保险、研究老年护理保险方面进行研究和开拓。
自去年以来,市场关于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即将试点的说法不时被提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部分保险公司已经开始设计税延型养老保险产品。但一位养老保险公司主要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的试点由于涉及面广,还需要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等相关机构的最后批复。
一位保险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目前内地还没有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在“税延”的具体政策出来之前,相关的“税收”细节还很难说清。其个人理解是,税延型养老保险类似于“商品适用房”,不是说产品和其他保险产品有多大区别,而只是一种政策支持的体现。
记者了解到,2010年,上海保险业实现原保费收入883。86亿元,同比增32。89%,其中财险公司原保费收入197。18亿元,同比增长24。09%;人身保险公司原保费收入686。68亿元,同比增长35。67%。
马学平表示,“十一五”期间,上海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21。51%,风险保障金额从22万亿元增加到108万亿元,保险分公司资产规模从1385亿元增加到2397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上海风险保障金额从22万亿元增加到108万亿元,即5年增长了86万亿元,增长比例约390%。尽管按照上海全市生产总值1。7万亿元和常住人口1950万人来预估,上海市保险深度和密度分别由“十一五”期末的3。64%和2452元/人,分别上升到了5。20%和4530元/人,但与新加坡、台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