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避免的结构性危机
而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计划生育政策,让中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变化。80年代至今出生率大幅度下降,在人口结构上形成了一个非常明显的落差。这种结构落差的后果是:当60?70年代出生的人进入退休年龄的时候,中国就会出现供养结构的大逆转。生于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社会中坚会发现,自己不得不面临供养四个或者八个老人及一个孩子的窘境。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老龄化危机”。
上海市城镇养老保险赡养比(也即缴纳社保人与领取社保人之比)从1993年的2.82:1降至2009年的1.41:1,已超越了赡养比2:1 这一“老龄社会危机时点”,这是上海养老金亏空的根本原因。而人口大省四川省的赡养比为2.2:1,也接近了这个危机点。其他省市情况不尽相同,但或多或少都在向这个危机点接近。
这个危机是结构性的危机,无论我们用什么样的制度设计都是无法改变的事实。这也是中国将来面临的最大危机之一。而上海社保基金亏空,只是这个巨大危机所显现的冰山一角。
除了老龄化之外,社保亏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历史欠账。20世纪90年代以前参加工作的人,大多是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员工,他们没有缴过一分钱的社保,而这些人退休之后却要从社保基金中领取养老金。
在计划体制下,政府来承担他们生老病死的责任,代价是长期的低工资,这些人其实是在他们拿低工资的时候就已经被收了社保。但在1997年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时,这些实际上被收走的部分已经没有办法返还给他们,政府希望通过后来参加社保的新人所缴纳的社保费来支付这些人的养老。而这部分人的养老金支出,也正是造成社保严重亏空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何填补黑洞
这个黑洞如何填补?思路有两个:一个是增收,一个是节支。我们可以看看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做的事情,基本上是从这两方面进行的。
提高参保面。提高参加社保人数是提高社保收入的最直接办法。为了提高参保面,财政部正在研究将社保费改为社保税,强制征收,这无疑是提高参保人数的有效办法。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让数千万公务员缴纳社保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与此同时,在成都、重庆和其他各地进行的城乡一体化进程,也加速了城乡社保一体化,使得社保的参保面扩大到广大农村人口。
推迟退休年龄。这将会使工作人口增多,缴纳社保的人口增多,而被养的退休人口减少。也是缓解社保亏空的最直接有效的办法。
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使得体力劳动大幅度减少,脑力劳动大大增加,对工人的经验越来越依赖。在这种情况下,多数60岁以上的老人工作经验丰富,他们能够胜任原来的工作,延长退休年龄对整个社会来说其实是有利的。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